佛寺——美哉!壮哉!

佛寺——美哉!壮哉!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聚集在这里的华裔子民,因为不同的籍贯及信仰,兴建了一间又一间深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寺庙,这些寺庙不但壮观美丽,且被政府列为我国的宗教旅游胜地,更是国内外游客趋之若的旅游景点之一。 具中华色彩的天后宫,是国内外游客莅临吉隆坡必到的旅游胜地之一。 位于槟城的极乐寺建于1891年,是大马最大的佛寺 它依山而建,占地12公顷。过去25年来,极乐寺不断装修和扩建,使主要的万佛塔和周围建筑更加富丽堂皇 。 极乐寺的开山鼻祖是来自福建涌泉寺的妙莲和尚,法师于1885年跟随代表团到槟州筹募基金修建福州龟山的法堂,2年後,槟州华裔显要邀请他前来出任椰脚街广福宫的住持。 数年后,妙莲向杨秀苗购得亚依淡庙现址的10英亩地段,并马上和2名僧人德如和善庆展开筹款运动,兴建一座大乘佛门圣地。经过15年的奔波及筹备,极乐寺终於建成。 最先建起的是大士殿。5年後相继增建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客堂及放生池等。 1907年,极乐寺建起了证道,由山脚通至寺院门囗。 妙莲在1905年61岁高龄时正式担任极乐寺首住侍,2年后圆寂。 陀塔融合中泰缅三式 位於极乐寺左边的弥陀塔建于1915年,由于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劫难,所以未能竣工,直至1927年才正式落成。 佛塔的格式融合了中国、泰国及缅甸三式。上层是仰光式,中间数层属于泰国式、底下的各层则属中国式。 塔内所设计及供奉的佛像也依各国特色而设计,可说是集三国佛塔之大成。 闻名于世的极乐寺每年均吸引逾万名国内外游客的观光。沿着梯级而上的极乐寺通道两旁,摆卖着各式各样的礼品及手工艺品,这也形成吸引游客游览的另一特色。 极乐寺开放的时间是从上午9时至下午6时,除了万佛宝塔和五方佛殿以随缘的乐捐方式进场。 游客必到旅游胜地——天后宫 位於吉隆坡士布爹区乐圣岭的天后宫,虽然仅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程度,绝不逊於极乐寺。 天后宫是80年代初由雪兰莪州琼州会馆耗资逾 700万元兴建,历史不算太久,但是建筑物画楝雕梁,颇具中国建筑色彩,是吉隆坡市内陈氏书院以外,最具有中华色彩的建筑物,也是国内外游客莅临吉隆坡必到的旅游胜地之一。 天后宫内所供奉的神明是海上作业人家最为敬奉的天后圣母。天后圣母亦称天妃,俗称妈祖。 据说,天后圣母是北宋年间人,原名林默娘,家居福建莆田湄洲,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3月23日,後为救父投海,孝感动天,湄洲人士开始供奉她。 目前我国估计有35间妈祖庙,其中最为雄伟壮观的,首推乐圣岭天后宫。但是最早供奉妈祖的却是在1567年兴建的马六甲青云亭。

古晋青山岩——砂劳越最园艺化的佛庙

古晋青山岩——砂劳越最园艺化的佛庙 1月13日,我前往古晋拜访二姐,她和姐夫二人说要带我们前往青山岩。我起初没听清楚,以为是小时候人们常说的青山医院(医院两字读快点就成了“岩”嘛),觉得纳闷,去那干嘛!后来才知要去的是香火鼎盛的青山岩,一座200年的老庙。 从古晋市区到青山(Kampung Muara Tebas)需要大约一小时的车程,车子在跳跃的马路上奔腾,随后转入一个不是很起眼的小路,路旁的水沟里长了许多美丽的睡莲,随后抵达小渔村(Kampung Muara Tebas),小渔村的尽头山丘上就是青山岩啦! 二姐说,农历新年时,这里的香火可旺了。车子要泊在老远的地方,然后走老远的路,才可登上这青山岩,一睹老庙的风采。许多人在新年期间都会大老远的来这里烧香祈求平安,万事如意。二姐也说这庙很灵,所以香火鼎盛。 我初临此地,在山丘下仰望山景,甚觉惊艳,此处真是好地方啊!难怪故人会说此处风水绝佳,并选择在此安奉神明。我和家人信步踏上看起来很高的梯级,越过 美丽的亭子,来到一处可登高望远的山坡上,眺望远处的景致。遥想当年繁忙的港口,辛勤的人们,汲汲营营讨生活;每逢佳节,大伙来到庙里烧香祈求风和日丽, 国泰民安,向往着美好的生活。村子里的马来同胞也向往着和平安祥的生活,尊重包容各自的信仰。啊!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啊! 庙的左侧有一对佛足,金碧辉煌,佛足上砌上了108个佛教吉祥物。这里还有一个智慧泉,种上养眼的植物。庙里善信们点香祈福,也有像我这样的观光客,随处游览拍照。 如同介绍手册上说的,此处为砂劳越最具佛教象征与园艺化的佛庙。这里的园艺真的非常的棒,然而却又非是造作剪裁类的,感觉上庙的周围的花草自然丰美,非 常养眼。也许是花木的颜色安置甚好,也许此处土壤甚佳,再来是园丁辛勤,又或者风水奇佳,获得神灵庇佑,也说不定。总之,被吸引的不仅是我,还包括蜜蜂、 蝴蝶、鸟儿和不知名的昆虫。 我原先的意图只是来观光,并不带着报道的意图而来。而且也不想在难得的假期工作,然而,回来后却觉得这么美的庙,不写些文字来介绍给大家,那就太对不起 大家了。也因为原先不抱着报道的意图,所以我的照片集中并没有拍到大殿(主要是因为大殿通常有点暗,拍摄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就忽略掉了),然而这也好, 留下一些不全的地方,好让大家亲自前往青山岩,看个究竟。无论如何,下次若有机会再到青山岩,绝对会为青山岩拍摄完整的照片集。 发布者:方琩清 发布时间:2008-01-16 砂劳越文化遗产法令下所列明的历史性建筑物 这所庙宇称为青山岩,位于古晋砂劳越河口左岸,海拔120 英尺的山丘上,占地2.5 英亩,距离古晋以河道交通计算(从砂劳越河水闸外作起点),大约15 海里,以陆路计算(取道砂劳越河长堤)大约30 公里。它是古晋北市管辖地区内在Kampung Muara Tebas的一所大佛庙。Kampung Muara Tebas 为一马来渔村。这里民族和谐,充满宗教容忍与谅解,马来西亚的星报(The Star ) 在1998 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国庆日特刊上形容 Kampung Muara Tebas 是宗教最和谐的地方。砂劳越旅游部在2001 年出版的砂劳越大全里列青山岩为砂劳越最具佛教象征的佛庙寺与最具有园艺化的佛庙园地。 青山岩的历史 依据 Kampung Muara Tebas 的口传历史,在200 年前青山岩已经建在现在的山丘上,当时庙宇很小。那时华巫两族已经在这里做生意。青山岩的建立有两种传说。第一个传说在200多年前,许多中国人移民乘帆 船到砂劳越来,安全抵达砂劳越河口的人们,为了答谢马祖一路保佑平安,就以最好的风水观点在砂劳越河口左岸山丘上建立一个佛寺,并按时来朝拜,以保佑他们 身体健康,谋生容易。以后到来的移民或回中国的移民也都抵达砂劳越河口后或祈求回乡一路平安,并在青山岩山下的一口井取水冲凉与饮用,以求水土合宜。另一 种传说是说,在200多年前,许多华人来到砂劳越做生意,青山岩后面的光头山成为一个贸易站。他们也以好风水的观点将佛、菩萨与马祖安置在砂劳越河口左岸 …

各色玻璃瓶点缀建筑物 竹巴东暹樾蔚为奇观

各色玻璃瓶点缀建筑物 竹巴东暹樾蔚为奇观 根据记载,东南亚十个国家当中,仅有区区三间玻璃寺庙。 “奇庙旅程”这一道就带大家游一游,看看其中一间坐落在马来西亚吉打州中部的竹巴东暹樾(Wat Caruk Padang)。 这种充满艺术与独特创造性内玻璃寺庙,除了竹巴东暹樾之外,其余两间分别位於泰国的曼谷及台艾。至于马来凸亚的这一间,距离双溪大年大约六十公里,即坐落在吉中的锡(Sik)小镇。 与一般寺庙不同的是,竹巴东暹樾是用超过三万个棕色、绿色、深褐色,以及透明的小巧玲珑玻璃瓶子作为主要点缀品,缔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寺庙特色。 拥有200年历史 竹巴东暹樾远近驰名,引人人胜,自开放以来,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前往观光,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 该寺庙在耗资廿五万零吉建造了一座两层高的钟楼及佛塔后,又建造一座四面佛的亭子,前後采用越过三万个玻璃瓶子,完成上述三座蔚为奇观的建筑物。 屈指一算,竹巴东暹樾已经有两百年历史,是吉打州内最古老的泰佛寺之。 自从该寺庙的玻璃钟楼于三年前落成之后,更是名嗓一时,所谓“玻璃庙”之盛名更是不经而走,名闻遐迩。 如果从双溪大年启程到竹巴东暹樾,一路途经峨仑和认领后,再继续往前走,直到靠近锡小镇约五公里处,折入右边的蜿蜒小经再走约一公里,就可抵达目的地。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双层的钟楼,触目所见还有一个状州人玻璃瓶的佛塔,及一座四面佛的亭子,在阳光照射下耀眼生辉。 趋近细看,才察觉它的独特之处,原来,这些建筑物就是远近信徒及游客不辞远途跋涉,到来一睹的玻璃瓶建筑物。 其实,百闻下如一见,只有亲自登门参观,才可一睹其神奇之处。

繁忙都市中的白色净土 — 斯里兰卡佛寺简史

繁忙都市中的白色净土 — 斯里兰卡佛寺简史 从冼都火车站步行五分钟,即来到具有浓厚南传色彩的斯里兰卡佛寺。入口处拱门两侧各立着一只小白象,欢迎街缘人的到来。梁柱上的浮雕及天台上18公尺高的舍利塔让人联想到锡兰风情。刚刚粉刷一新的佛寺隐瞒了实际的年龄,从外观上怎么也看不出它已有80多年的历史。 铁道客工心灵归处 斯 里兰卡佛寺的诞生,与来自斯里兰卡的僧伽罗族客工有很大的关系。二十世纪初,大批僧伽罗客工聚集冼都参与铁道建设工程。在佛国生长,客工们自小就将宗教与 生活结合,但当时的冼都没有佛寺,这批虔诚的佛教客工往往只能到吉隆坡十五碑的一间佛寺礼佛闻法。交通工具缺乏的年代,除了乘牛车、骑脚车,更多时候客工 们是徒步而行,路途遥远,十分不便。在冼部建立佛寺的因缘逐渐聚集。 1921年,一个名叫”Sri Saddharma Wardhana”的佛教团体筹建了冼部斯里兰卡佛寺,寺内的第一尊佛像正是使用马来亚铁道服务,从泰国运到大马,一直到今天,佛像仍然供奉在寺内。日据 时期,斯里兰卡佛寺庆幸运免遭破坏,一些日本人还前来参与寺内的活动。 日军投降后,第一任住持斯里尼比丘 (Ven.P.Siriniwasa Maha Thera) 积极发展斯里兰卡佛寺,并於1947年筹建了第一所斯里兰卡学校,教育僧伽罗子弟。这所学校随著斯里尼比丘在1951年回返斯里兰卡而关闭,但寺院在达摩 沙拉比丘(Van.G.Dharmeswara) 的接任下,继续发挥弘扬佛法的角色,并举办了Maha Pirith、卫塞节庆典、卡帝那供僧节等等活动。达摩沙拉比丘在佛教界的贡献深受肯定,1967年他获任为马来西亚最高僧伽长老。除了身为宗教导师,达 摩沙拉比丘也是一位生命智慧治疗法医师,他曾在1955年治疗丁加奴苏丹而受封赐为Ayurveda Keerthi Sri Maha Raja Vaidya。 全马最大坐佛坐镇 现任住持沙拉南加拉比丘 (Ven.B.Saranankara)出生於斯里兰卡,12岁出家。1984年受邀来马担任住持。沙拉南加拉比丘很快就融入当地社会,并积极推动寺院的发展,他亲自指导诵经及禅修班,并恢复中断一时的佛学班及成立青年组。 在沙拉南加拉比丘的领导下,斯里兰卡佛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发展为教育与福利中心,不分种族与信仰为当地社群提供精神与物质上的帮助。所提供的福利包括 面费诊疗所、免费补习班、免费安老院;并举办捐血运动、医药健康检验、粮食分派及各项扶弱济贫活动,受惠对象远至中国、尼泊尔、印度等地。 佛寺曾经一度改名为斯里再严地佛寺(Sri Jayanti Temple),但为了纪念及感恩斯里兰卡客工的创寺及奉献,管理层斯里再严地协会(Sri Jayanti Association) 决定保留佛寺原名。为了方便与日渐增的信众,佛寺於1990年重建,增添了许多设施,包括佛殿、禅堂、办事处及一个能容纳500 人的多功能礼堂。筹委会也敬塑了一尊全马最大的坐佛圣像。8公尺高的大佛慈容微笑,令人敬而不畏。 大殿铺设清凉的大理石,大佛呈安稳莲花坐姿,提醒芸芸众生找回内心的清净、身心的安顿。来到冼都别忘了一访。 联 系 斯里兰卡佛寺 Sri Lanka Buddhist Temple Lot 85, Jalan …

武吉乌美路最具宗教气息 寺庙教堂满街道

武吉乌美路最具宗教气息 寺庙教堂满街道 今天,《关丹走透透》将带领大家走透及细数武吉乌美路的寺庙及教堂。 首先,我们沿着武吉乌美路的起点,即马哥打路及武吉乌美路的三叉路口开始前进,读者就能发现位于关丹福建会馆附近的油站旁边有一座白色建筑物,这座建筑物就 是我国友族锡克族古达圭拉莎赫(Gurdwara Sahib)(钅炀)克庙。如果不细心观察,我们是不会发现这一间外形普普通通的商业建筑物是一所庙宇。 印度庙造型优美 接着,我们再往前走,就能看见位於消防与拯救局附近的斯里茜芾威那雅卡(Sri Sithi VinayagarTemple)印度教庙宇,据悉,这座造型优美的印度庙宇在当地是座拥有相当长远历史的庙宇,寺庙一旁栽种的菩提树,为该古老庙宇增添其安祥气氛。 探索的脚步停不住,过了繁忙的市区,《关丹走透透》到了武吉乌美路1英里半的路段,我们又发现了一座印度庙宇,这座印度庙宇的名字是斯里姆鲁甘(SriMurugan Temple)寺庙。 而在这路段的对面,即关丹华团会所及安老院人口处,可以通往登岭佛道寺。 同样的,在往斯里姆鲁甘印度寺庙的小路进入不远处,我们就到达了关丹永春会馆桃源殿及关丹海南会馆天后宫。根据桃源殿主任陈开汉透露,桃源殿大约是於1971年成立,而座落於桃源殴旁边的天后宫也拥有相当久的历史,而该庙目前也在进行装修扩展工作。 琼州庙古色古香 在天后宫正门前有一座非常陈旧的琼州庙,无论是庙宇的门梁雕刻或屋檐神像描绘,都是那么地古色占香,充满文化气息。 好了,在天后宫逗留片刻后,我们又再往武吉乌美路3英里路口的九天宫参观,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九天宫是与一座名为木都玛丽阿曼(Muthu Mariaaman)的印度庙宇为邻。该印度庙宇的庙祝透露,这两座华印比邻而建的庙宇同时期的建筑物,约有20多年的历史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彭亨佛教会的万佛殿,这座外观雄伟,设备齐全的万佛殿,除了进行宗教活动以外,平时也举办一些有益社会善及教育活动等。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千年遗迹布章谷 大马佛教发源地(古迹)

千年遗迹布章谷 大马佛教发源地 布 章谷 (Lembah Bujang),曾出现在高二的历史课本。当时,我只从书面上知道布章谷是一个印度与佛教文化相融合的地方。 几年之后,有位朋友告诉我很想到布章谷一游,就这样的结伴在静一师父的引导下,我终于有机缘在这具有历史未道的景点留下足迹。那时我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感 受,在观光的过程中只是对博物馆里的几个佛教文物多看几眼罢了。直到阿富汗灭佛像事件成为举世关注的新闻,再加上受委派要深入此地采访,我才对座落在吉打州布章谷的遗迹及考古文物产生了兴趣。 第二次踏足布章谷前,我就搜集了一些资料,没想到一大堆储存在脑袋里的资料在采访代馆后,思考佛教文物与源流的组织成形,更肯定它为马来西亚佛教教发源地。很庆幸的在那儿,我们见了博物馆代馆长莫哈莫莎育迪。他亲自引导我们到布章谷博物馆游览。 布 章谷是出现于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的贸易港口。它是一片为长 224公里,座落在目前吉打州沿海一带的土地。吉打这名称 是印度梵文「羯茶」(kataha)简化而来。据说公元七世纪,中国唐代高僧义净法师由海路到印度取经时,曾经路过此地并称之为「羯茶」。「布 章」(Bujang)也是来自梵文的「Bhujanga」,其字之原意是「龙」。 一踏入博物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大地图模型。代馆长右手指著地图中的日来峰。告知它是当时西亚、印度与中国商 船的陆标。三条河流,玛莫河、布章河和目达河在当时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也是商物运进半岛的河流。 当时的商人 除了经商,他们也把印度与佛教文化带进布章谷。 代 馆长指出模型地图中标著的小红灯。它代表了42个历史遗迹。不过他脸带遗憾的说只有8个古迹成功重建,而这些古迹多 数都是佛塔、佛庙与兴都庙宇。其他不能重建的也包括陵墓。换包话说,布章谷除了有经商活动,它也是当地人民进行社会 与文化活动的重要中心。而今,古迹的重建与保存则有教育作用。 狼牙修国地点难定 布 章谷是马来西亚主要的文化发源地,也是最古老的王朝建立地。许多由考古学家发掘之出土文物证明吉打为受到早期佛教 文化影响地区之一。有些书记载狼牙修国( Langkasuka)为马来半岛最早的佛教发源地。它大概是出现于公元二世纪。然而马大 历史系副教授梁绍馨(音译)说狼牙修的地理位置不能确定,它有可能是属于马来半岛或是泰国南部。那么,由此看来唯有四 世纪的布章谷才能被确定为最早的佛教发源地。佛教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布章谷也已具有500多年的历史。 辨认佛教与兴都寺庙 之 后,代馆长也教我们如何辨认佛教与兴都教寺庙的塔基。他以博物馆中两个模型寺庙塔基为例子。那就是具有佛教色彩的邦噶兰布章寺庙(Candi Pengkalan Bujang)是没有宽敝的膜拜广场,具有膜拜广场的巴株巴辖(CandiBatuPahat)却是是兴都 庙宇。 看了两个模型,我才知道历史学者聂哈山苏海米博士可能是以这个方法来辨别三个阶段的遗迹。聂哈山苏海米博士在他的研 究报告《吉打与北赖的考古历史研究》中把 遗迹分成三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图表看出: 阶段    遗迹 遗迹 一、四至五世纪  1,2,3  佛教 二、六至八世纪  4,5,6,7,8,9  兴都教 三、八至十世纪  10,11,12,13,14,15,16  佛教(大乘) …

马来半岛最早的佛教传播国家 狼牙修(古迹)

马来半岛最早的佛教传播国家 狼牙修 (一)名字出现在最多中国典籍的东南亚崇佛国家 狼 牙修(Langkasuka)王国,相传是马来半岛上历史最早的其中一个印度化王国。而且,这一国家在公元六世纪与中国梁武帝同时崇尚佛教,又曾经与中国 互相交流。它代表了中马两国最早的文化与宗教交流,也说 明佛教在最初的十一个世纪之间,曾在马来亚旺盛。这一个国家自与中国梁朝来往以後,亦是中国古书常出现的名宇;它是自梁代到明代以来,中国典籍记载得最多 的东南亚国家。根据《吉打纪年》(Kedan Arnels)这个国家的建国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二世纪初,由马哈旺沙(Mahawangsa)王建国。其国家的方位至今不明,莫衷一是, 而中文译名也不一。 狼牙修得名,可能源于印度人极早在此经商。按《楞伽经》的记载 “狼牙”(Lanka)一辞,原是传说中一个在马来亚峰(Mout Malaya)上面的山城,“修”这一个字,是一个音实“苏卡”(Sukha)两音的合译 ,在梵文中这一字是“快乐世界”(Sukhawati)一词的前半截。因此,“狼牙修”的名字,可能是据地理而取义 — 即“快乐的马来亚山城”。直到今日,由于梵文对马来亚以至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马来西亚和印尼人,依据以“苏卡”这一词汇代表“喜悦”、“欲想”、“欢喜” 之意。 在中国的古籍文献,狼牙修最早见于《梁书》,第七世纪之后,它的国名相继出现在更多的中国文献中。在这些文献中,中国人对《狼牙修》作出了各种不同的称法,但其韵非常接近。其中包括: a)《梁书》、《太平寰宇记》、《文献通书》中写作《狼牙》; b)《南史》、《通典》、《旧唐书》、《新唐书》中写作《狼牙修》; c)《续高僧传》拘那罗陀作《稷伽修》; d)隋书《赤土传》及《北史赤土传》中写作《狼牙须》; e)《大唐西域高僧传》及《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写作《郎迦戌》; f)《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写作《迦摩浪迦》; g)《诸蕃志》中写作《凌牙斯》或《凌牙斯加》; h)《岛夷志略》、《星槎胜览》中写作《龙牙犀角》; i)《武备志》中写作《狼西加》明人《郑和航海图》中写作《狼西加》等。 不 过,狼牙修的真正方位,迄今是有争论而未定论的。一般学者根据上述各典籍以及十八世纪出版的《吉打纪年》(Kedah Arnels)说明它在吉打峰下。另有进一步考证则认为,它最初的根据地,可能是今日马来西亚吉打州的莫未河(sungai Merbok)和莫打河(Sungai Muda)流域一带 ,而日渐发展的结果则是横跨马来半岛北部的东西岸,北至暹罗宋卡的洛坤(Nakhon Srithamarat)、北大年(Petani)一带;到了宋朝以后,狼牙修的地域却可能仅是专指属马来半岛、与吉打和吉兰丹相近的北大年一带。 (二)马中佛教君主的交流 《梁书》卷五十四《狼牙修国传》曰: “ 狼牙修(Lankasuka)国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去广州二万四千里,士气物产与扶南略同,偏多筏沉婆律香等。其俗男女皆袒而被 发以吉贝为于缦。其王及贵臣乃加云霞布覆胛,以金绳为络 、带金环贯耳。女子则被布,以璎珞绕身。其国累砖为城,重门楼阁 。王出乘象,有幡 旗鼓,罩白盖,兵卫甚设。 国人说立国以来四百余年,后嗣衰弱,王族有贤者,国人归之。王闻知乃加囚执 ,其无敌自断;王以为神,因不敢害,乃斥逐出境,遂奔天竺(Inde),天竺妻以长女,俄而狼牙王死,大臣迎还为王。二十八年死,子婆迦达多立。天监十四 年(五一五)遣使阿撒多奉表曰:“大吉天子足下,离淫怒痴,衰愍众生,慈心无量,端严相好,身光明朗,如水中月,普照十方,眉间白亳,其白如雪,其色照耀 亦如月光,诸天善神所供养,以供正法,宝梵行众僧庄严 ,都邑城阁,高峻如乾陀山,楼观罗列,道途平正。人民炽盛快乐安稳,著种种衣,犹如天服,于一切国,为极尊盛,天王愍念群生,人民安乐,慈心深广,律仪清 净,正法化冶,洪养三宝,名称宣扬, 布满世界,百姓荣见,如月初生,譬如梵王,世界之主,人天一切,莫不归依。敬礼大吉天子足下,犹如现前,忝承先业,庆喜无量,今遣使问讯,大意欲自往复, 畏大海风波不达,今奉薄献,愿大家曲垂领纳。” 同一记录也收录在《南史》和唐《通典》卷一一八,唯《南史》和《通典》二书未录下狼牙修使臣的奏表。 …

从发现道北佛寺壁画 看吉兰丹佛教历史(古迹)

从发现道北佛寺壁画 看吉兰丹佛教历史(一) (A)前言 在南洋,宗教活动往往被利用作为社群团结的象徵.当每一个个人祈求经济充裕,以及祈求个人平安与地 安静的同时间,神明又是同一来源的社群群众共同信任的对象。把乡土信仰带到一个新的地方,可以缩短新居留地和本乡间的地理与精神差距,神明世界所代表的伦 理道德 ,又兼能巩固社会秩序和影响个人意识取向。 一间庙宇,既有维护原乡传统的功能,又能扮演了共同信仰中心的角色,它其实也是巩固异地团结的组织瘟量,扮演凝聚社会力量的中心角色。许多早期在南洋出现的百年老庙,都可以一再印证这一论述。 在今天,建庙也许并不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可是,在那个时代,天灾人祸都难以预料,信仰上的支持就变得很重要了,也只有一批最早的居民想在一个地区安定下来,而且,他们也安定下来了,他们才会在当地安祀他们从家乡带来的神明香火。 客家人正如其他华人社群一样,普遍崇拜观音菩萨,而且相信在客家人最初南来马来西亚之际,他们也已经把这一信仰带来,成为大马客籍村落或各籍为主的社区之信仰一环。 在佛教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到各地崇祀观音之寺庙,都包括了各属人的捐款参与。尤其全马各地的区都出现水月宫观音崇祀,更不是偶然的现象;水月宫观音极可能是客属人在开拓矿区的时代引进的乡土神兼保护神 。 但说到客属人士对观音信仰和佛教的重大贡献,理应是二十世纪,北马客属先贤张弼士等人领倡扩建当地人俗称 “龙撞钟观音”的鹤山大士堂,使它成为后来东南亚最大的佛寺的极乐寺,他们支持了来自福州的妙莲禅师任“钦命方丈“,建立东南亚第一所正规的佛寺。 此外,我们仅就清代的情况说明之。 (B)最早的客家人观音香火 我们有极大的理由相信,最早的客家人供奉观音的庙宇,可能是在马来半岛东海岸吉兰丹的布赖地区。 根 据S.M.Middlebrook的记录,这座村庄,在他在1933年造访 的200年之前,已经存在,它曾经是金矿区。在1800 年左右,当地采矿为生的华人先民为了反对土酋天猛公(Temenggon,管理内政之大臣)垄断白米之供应与贸易,影响他们的生计,愤而反抗及刺杀对方, 导致过天猛公儿子入侵华人矿村,对村民大屠杀。(1) 在一九三三 年,Middlebrook到布赖去考察时,当地只有二、三名妇女是真正来自中国,他发现布赖村庄当时有七八百名客籍华人,他们已几乎人人以种稻为生,同 时他也发觉到布赖华人的皮肤黝黑。他认为这是布赖男人与原住民或泰女通婚的证明。当时也确有这种通婚现象,包括甲必丹的祖母是暹人 。而当时的村民多住在村外私人的耕地,只有约二十家人和店铺的村中;村中的店铺兼住屋,包括村中的观音庙内,组成村中简陋的建筑,它们多用稻灰景象与竹子 为材料。(2) 布赖村华人一直到一九三三年时,仍还有庆祝华人主要的节日。迄今,老年人犹记得在他们还年轻时,布赖村重要的庆典不是农历 新年,而是观音诞辰。在这每年一度的节日庆祝工作,往往在观音千秋数个周以前就必须开始预备,以便维持超过十天的各种膜拜庆典仪式。当时人群从哥打巴鲁乘 船沿河上来布赖,售卖货物和祭拜典礼、宴乐和赌博,情况相当热闹。所有的神明也从庙里被延请到上轿游列村中为庆祝特备的亚答棚中去。此外,庆祝的仪式不但 祭拜华人的神明,马来人的“拿督公”神也受到祭拜 ,还有客家各户先祖矿工的神位等……(3) 基于华人最初到达一个地区,必定也把他们心目中的乡士祖神带到当地。因此,布赖水月宫的观音信仰,可能是最初也最早出现在大马的客家村观音香火。它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佛教的亲近,又以一种民间信仰的形式南传。 (C)分布东西马各地的客家人观音信仰留痕 北马最早崇祀观音的是槟城屿广福宫,它当然并不全是客人为主的,而是属于全体广东、福建之华人先民共同的公庙;在它1800年建庙碑文,捐款的客人可考的有永定人胡武撰,他也是海珠屿大伯公的倡建人(4); 在 1864年重修时,即有永定人胡泰兴、惠州人黄陈庆等捐缘 。庙中文物,还包括1803年甲必丹胡始明曾偕两名儿子臻麒及臻麟送的“钦崇福泽”匾,流传于当地客家人的早期的说法认为这位捐匾给广福宫的甲必丹据说也 是客人(5)。在中马,吉隆坡是惠州为主的客家人开辟的地区,当地安邦区的登彼岸观音佛堂,建于约1884年间,其中有1889年由信徒送的客家惠州乡士 神谭公仙师香炉,即说明信徒以客属为主。安邦的莲花庵,名字相承丰顺县的莲花庵,内有惠州府会馆1889年送的大理石炉。两庙文物说明了两庙与当地客属主 导的惠州社群有极深渊源。 马六甲观音堂是福建人为主的青云亭之外,另一间祀观音的庙宇,创庙于1895年;从它1896年的捐缘碑,我们可以 发现到,它曾远赴吉隆坡、芙蓉、新加坡、柔佛捐款,其中不少捐款人可证明为客籍人(6)。彭亨劳勿观音堂,1910年设立之前,原本就是谭公爷为主祀,后 来才改成以观音为主祀,亦肯定与各属有关。 砂劳越古晋达明路林华山观音堂其后头原 为“福善堂”是崇拜“无极天尊”的先天教斋堂,成立于1867年前,现观音堂最久的可考文物,是1902年留下的对联;在1907年的捐缘碑上,它的绝大 部份捐款人都是来自当时客家矿工集居的帽山地区,说明这是一 间客家人的观音庙。而帽山的慈云阁,据说在1890年之前已有庙宇, 庙中可考之最早文物有赖超先在1902 年敬送的铜钟。 …

槟城道观佛地 天公坛(古迹)

槟城道观佛地 天公坛 天公坛是槟城广福宫信理部辖下的名胜古迹,原名:“凤山长庆殿”,创建于一八六九年之前。它位于槟城名胜景点升旗山半山腰昔称凤山之处,以华人信仰中之天境最高神明 玉皇大帝为主祀,是北马唯一专祀昊天玉皇大天尊之古庙。 天公坛之规模庞大,地理适中,拥地之面积约有八英亩,在群山环绕之间,又有流水相滂;它的地理位置坐戌向辰,背以青山为靠,前可俯视槟岛市区和远眺大海,围 抱之山势,以青龙略高于白虎。天公坛右侧是升旗山缆车车道在半山停驻之车站,在山左之行车道又与亚依淡市区道路相连;其地理位置也突出了它不离世间又青山 围绕之道场特色。 从神像与建筑布局,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处依山势而建的道庙;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最早住与兴旺这一道庙的是佛僧,两代住持禅僧释镜明与释广通都是造就 天公坛今日规模的功臣之一,他们使道庙兼有佛 法道场之实。 本庙建筑古色古香,尤以后进正殿殿顶棚 与其前方拜亭顶棚的两个藻井设计最具特色。除了正殿上方的斗八藻井在东南亚华人寺庙宫观是少有的,位于槟城天公坛正殿前的拜亭的另一藻 井则采用由四角转为八角层,再转为九层的圆穹伞盖顶棚设计手法,这种设计更是罕有穹宇藻井样式。天公坛以这二个藻井设计,表 达和象征了重重天界尊威。广福宫信理员与天公坛在华人历史上的地位,以及藻井为特色的建筑技术,配合了天公坛依山而建的特殊格局,使天 公坛超这百年来香火不绝。这也令它在年年的玉皇大帝诞辰纪念日,都成为成千上万佛道徒朝圣之集中点。如今,它已成为槟城华人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历史、文 化、宗教古迹名胜,并且继续作为槟城以至马来西亚华人宗教的其中一处信仰中心与历史象证。  (一) 该庙历史,可以溯到一八六九年之前。一九七三年,新加坡世界书局出版邝国祥著《槟城散记续集》内载《拜天公及天公坛》一篇曾记载: “……但在其后殿拜亭下见一香案,上刻同治九年张存城敬奉,这香案桌,面铺有亚铅皮,桌之前 端,围桌围之处,刻有古式的金狮子,旋又在殿前阶前,复见一张同样形式的香案,则刻有同治八年,梅铃所奉者。”(注一) 已故邝先生所见的两座香案,目前可能因日久腐朽而失了踪迹 ,但,观察他在七十年代的游记报导,当知作为广福宫信理部的属庙之一的天公坛,成立之年份,是不会迟于一八六九年 目前,天公坛正殿尚存的有文字可据的文物之中,以玉帝殿入口处高挂的“人千天一”匾牌历史最悠久。这块“人千天一” 匾是光绪三十一年乙已(一九零五年)由当年的广福宫信理部送出,挂在主殿正门入口的门楣。这也是证实广福宫理与天公坛关系的最早期文物。参照广福宫信理部历届董事名单,可发现到天公坛左旁配殿供奉的五位功德主董事人及一位赞助人泥塑像,除了叶祖意是赞助人,其他五位谢自友、林成辉、邱登榜、朱和乐、杨碧达,也都先后担任过广福宫信理管理员;而右殿的功德主神主牌亦多是广福宫的人事有关(注二)。可知天公坛附属广福宫信理部,历史由来已久。 即使不把天公坛前殿入口门楣上挂的“人千天一”匾配合著其他庙中文物去对照考证 ,这一块匾左上款明明白白刻著“光绪三十一年乙已创建”,右下角则署名“广福宫信理部敬立”,已相当明显的说明广福宫信理部是在二十世纪初建起了现今的天 公坛,为北马华人的天公信仰提供万年基业。再配合天公坛整体建筑的柱子刻字多是志明在一九零五年到一九零八年间,更可证实此说 :这块匾的最右下角又加刻了“公历一九五四年重修”的字样,可见过去一九五十年代广福宫的先贤也意识到此匾之重要,曾为了它的防蛀和保存而尽力。然而,基 於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也不能否认广福宫接管这一片庙地之前,这里可能已先有一处简陋的崇祀场所或修行道场,它是待到广福宫信理部接管和大兴土木之后,方才 发扬光大至巍峨庙堂。 本庙原名“凤山长庆殿 ”之殿名,有石碑可证 ,迄今保存在槟城天公坛。迄一九零九年,由当时主持释镜明铸立的两口存在殿中的大铜钟,犹称本殿为“凤山天公坛长庆殿”,“凤山天君坛长庆殿 ”可见在战前,广福宫信理部所属的天公坛,有很长的时间沿用此名称。   (二) 天公坛今日的规模与形式,相信是历次重修的结果。从建筑的布局去看天公坛的前后两殿 ,会发现到这两个部份并不是以一前一后的方式座落在一条笔直中轴线上。这除了说明它是依山势而建,或者也反映两殿建立的时间也有先后之分。 从“天公坛”的原名不称 “寺”而用了“殿 ”的专称,以及其主祀的神明为玉皇大帝,再对照最它最初的建筑布局和神明配置 ,我们可以发现 ,它原本是一间道庙。而且,它更初前的形态,可能只是一间小殿堂建筑,而非如今以三门两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形式。 “ 天公”原本是民间对玉皇大帝的俗称。玉帝是道教经典里的神明,全称是“昊天金门至尊玉皇大帝”,也就是华人俗称 “皇天后土”之中的“皇天”。在道经中,玉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因此,玉皇大帝虽然在道教神系中是地位不及“三清”的一尊神,但在民间宗教信仰 中却是获得人们当最高神祗看待。南方民间称玉帝为“天公”则其实是种亲切之尊称。 天公坛前殿入口有两对对联。光绪乙已年(一九零五年)时 郑大昌敬谢所立的双柱对联 ,联语是:“千秋贞节留青史,万丈光芒迫紫霄”,另一注明丁未(一九零七年)由“林文赖敬谢并书”所立的石柱对联 …

槟城极乐寺

缘起 开山鼻祖: 福州鼓山寺妙莲和尚 创建年份: 1887年 历史背景: 光绪十五年春,始由福州鼓山寺僧妙莲和尚开山,偕来僧人德如本忠遂向各方募化,陆续兴建,到一九二零年乃告全部落成,一九三零年举行佛像开光大典。 其他:   妙莲和尚于槟城鹤山创建极乐寺,集众讲经、「真正佛法的弘传」由法师开始。 联系 现任住持:    日恒法师 电话:    604-828 6863、604-828 3317 传真:    604-828 8653 地址:    Kek Lok Si Temple,Air Itam,11500 Penang. 整理:陈韵洁 资料来源:马佛总资讯网 极乐寺《龙藏经》反映晚清华侨政策的一瞥 (一) 槟城极乐寺的发展,是由一八九一年建立在阿依淡白鹤山上一座木构大士殿(1),发展成福建鼓山寺的海外别院,再后来演变至今日东南亚历史性宗教名胜。这座东南亚最宏大的华人寺庙,在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一些初期历史片段,可以部份反映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 尤其是清廷在一九零四年罕见的颁赐《龙藏经》给当时尚在建设期间的极乐寺;更证明了当时清廷曾高度评估极乐寺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其发展和传教受到了清廷的重视。 这一间佛寺也相当罕见的保留了据说是光绪帝笔迹和慈禧太后笔迹的文物。其中署名是慈禧太后御笔的是“海天佛地”四字,这由右到右的四字横题被雕塑在万佛宝塔前的牌楼上;牌楼外,远眺下方是槟城岛景,与远处的海天一色。光绪则为“大雄宝殿”题字。 在中国佛教史上,极乐寺开山长老妙莲,很可能是唯一曾往北京请得《龙藏经》,并获赐紫衣殊荣的东南亚寺院住持高僧。他在极乐寺藏经楼留下的《龙藏经》和“奉旨回山”的仪仗牌以及“钦命方丈”的匾额,说明了在清代末期,极乐寺曾经受到慈禧太后把持的大清皇朝重视垂爱有加。 《龙藏经》是清朝唯一的御 刻大藏经,也是中国最后一部木刻板汉文大藏经,印刷不到两百部(2)。在过去,看《龙藏经》并不 容易,尤其是清末《大藏经》要向皇帝申请,由皇帝批准才颁送,四川峨媚山才有一部大藏经,几大名山才各有一部(3)。 俗 家姓冯的妙莲和尚,三十三岁出家,一八八四年任鼓山方丈,一八八五年托钵南洋群岛,一八八七年重到槟城住持广福两帮共同之香火庙广福宫;一直到一八九一年 方才开始极乐寺基业。一九零四年,六十一岁,获颁《龙藏经》两部(4)。中国虽然也有和妙莲长老一样是禅净双修、兼传临济与曹洞法脉的方丈,但各寺方丈能 像妙莲长老一样的获得殊荣礼迂,能一次迎请两部《龙藏经》是少见的。 极乐寺的规制,原来只是鼓山分院,在一九零四年是一间建立不到十三年的庙堂。初建即能受到钦赐,而且,也连带崇福寺获颁《龙藏经》(5),两寺同获圣上钦赐;妙莲长老留下了罕见的例子。 海外佛寺及其住持,能获得这种殊荣,其背景因缘,堪回顾探讨。 (二) 《龙藏经》其实是《乾隆大藏经》的别称,它之所以称《龙藏经》是由于这一佛经论的总集是“龙廷”钦命极点颁布的版藏经,它的另一简称是《清藏》。 《乾隆版大藏经》是由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三年(1738),在北京以明代的《北藏》为底本,经过增减修之后刻印的雕板藏经。整套《乾隆版大藏经》其中有七百一十八函,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装潢取梵夹惑(6)。 清 廷编整《龙藏经》,和清代的多方限制《龙藏经》的颁布设“僧录司”的措施;一方面表达了从山海关入关的统治者,重视佛教的教化安民作用,另一方面则也反映 了清廷不欲民间佛教经典混杂,僧事活动过多引致思想混乱,影响其社会安定(7)。在那个时代,拥有全套的佛典,并不是任何寺庙的财力和能力所及,由朝廷编 整刻印的经典,并选择性的御赐经典给较少历史悠久或影响深远的佛寺,作为“钦赐的殊荣”,也就说明朝廷对佛寺的重视与认可其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