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忏法

大悲忏法,又称「出像大悲忏法」、「大悲心咒忏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收录于《大正藏》第46册,系根据大悲咒而作之忏法,为观今一般通行最广之忏法。 此忏法所依据之大悲咒,是《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最重要的部份,共有84句,为梵文译音。这是观世音菩萨之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为普渡众生,超凡人圣的重要口诀。其全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诵持大悲咒有何功德? 观世音菩萨曾于世尊处发誓说:「设若诸人天至心念我名者,亦应念本师阿弥陀佛如来名,然后诵此陀罗尼神咒。如一夜能持诵5遍,则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 罪。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即于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接引,并且随其所愿往生诸佛国土。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得15种善生,不受l5种恶 死。 其忏文实含二旨:一、发菩提心;二、圆慧证性。行者若力求陈设清净,心存恭谨诚恳,清净三业,依法而修,则必定感应道交,得到许多法益。 资料摘自:《普门》第56期

三时系念

三时系念力净土宗念佛法门之一。力元朝中峰国师所提倡,目的在超荐亡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离茫茫业海。因程式较为简单,近来颇有取代焰口法会之趋势。 三时,一般指早晨、日中、日没之时。系念,指身、口、意三者随《阿弥陀经》经文而观想、系念往生弥陀净土。后世为方便信众参与,简化时程,大都将此三个时段连在一起举行,在日没前后,使佛事一气呵成。 每 一时佛事皆包含诵经、持名、讲演、行道、忏悔、发愿、唱赞等了部分,其中第一时开示行者、包括生亡两者「极乐世界无有众苦,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 心。」是说众生所以受苦无尽,乃从贪欲而起。欲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则须信、愿、行三音具足,故行者应一心不乱称念佛名,才能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往 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第二时开示行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强调自性弥陀、惟心净土的思想,若能真诚发露忏悔,即能洗除业垢,增长善根,舍此报缘,往生净土。 第三时开示行者「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南无力皈依之意,阿弥陀佛,除代表佛名外,也代表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因此称念阿弥陀佛,即在佛力的加持下断除六根,灭除八万亿劫生死重罪。若能一心不乱称念佛号,必能托质莲胎,永离业海,直证圆满无上菩提。 资料摘自:《普门》第56期

水陆法会

法会是以佛教为说法、供佛、施僧、拜忏、为人追福(为死者超脱求解脱往生西方)而举行的一种宗教集会,在举行这种宗教集会时,伴随有一定的仪式,即所谓「佛 事」。这些佛事往往在佛教寺院中举行,并成了化导民俗的木根纽带。水陆法会就是佛教在寺院中举行的规模最盛大、最隆重的法事。 水陆法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也称「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会」、「水陆斋」、「水陆斋仪」、「悲济会」等。所谓水陆,就是由于此会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一切水陆亡魂而设,故名。又有一说,说是所供饮食,供仙人等高级人物最后致于流水,给鬼魂的则抛撒于陆地,故名。 中国佛教最早时的水陆道场相传为南朝梁武帝为其亡妃郗氏而设。据载,梁武帝亡妃郗氏因妒忌成性,气量狭小,死后化为蟒蛇。武帝一日在梦中得到神僧启示,后在 宝志劝说下,披阅大藏,历经三年之久,创立水陆仪文,并在天监四年(五○五)在金山寺依照仪文修建水陆法会(见《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但此说经考证,被 认为是后人的比附。北周和隋代都没有举行此仪。唐咸亨年间(六七○ ── 六七三),相传法海寺神英禅师得异人指点,从大觉寺义济处得到了梁武帝的水陆仪文,因而常设此斋,于是水陆法会流行起来。 到北宋时期,水陆法会开始逐步定形。宋熙宁中(一○六八 ── 一○七七),杨锷依照梁武帝水陆旧仪,撰成《水陆仪》三卷(今佚),对水陆法会的流行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水陆法会迅速在全国得到普及,特别成为战争后朝 野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亡魂的法会。著名文人苏轼就曾为其亡妻王氏设水陆道场,并撰《水陆法赞》十六篇,史称「眉山水陆」。南宋史浩曾施田百亩给月波山修建 水陆大斋,并亲撰《仪文》四卷,史称「北水陆」。南宋末年,志磬又撰成《新仪》六卷,并绘像二十六幅,史称「南水陆」。明末宏以「北水陆」仪文为为底本, 取志磬所撰「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撰成《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咫观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后者与清代仪润所撰《水陆大斋会仪轨会本》,成为现行水陆法会的仪本,人们多依此而行事。 水陆法事一般以七日为期,在这七日中要举行各种仪式,其主要内容可分为铺设坛场和正式法会。 水 陆法会分为内坛和外坛,内坛是法会的主要场所,一般设在殿和法堂。内坛设有主坛、正表、副表各一人,悬挂毗卢、释迦、弥陀三像,陈设香花灯烛等供品。外坛 分为大坛(「梁皇坛」)、诸经坛、法华坛、净土坛、华严坛、瑜伽坛、六大坛场,有的水陆法会不设瑜珈坛而以药师坛取而代之。外坛是念经的坛场,在整个法会 上不起重要作用,只不过是烘托气氛而已,因此,外坛多设在配殿和其化临时场所。但外坛各个坛场的摆设却十分严格,不可马虎了事,随意为之。 大坛(梁皇坛)  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坛的上方悬挂有主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像三铺,在这三铺佛像的两侧,还挂有护法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 天王)像。主像的后面,旁挂十殿阎王及判官像,有时只挂八殿,左右各四像,取四平八稳,便于配对而为之。佛坛前设置读经用的经台,安放五供和香、水、果、 菜等供品。整个大坛安排二十四位僧众,专门礼拜诵读《梁皇宝忏》。 诸经坛 坛形亦为方形或圆形,坛的上方挂有主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三尊佛画像,画像两侧挂有护法神像。整个坛场设有四个经台,用七位僧人,讽诵诸经,并供奉观音菩萨立姿塑像。

焰口法会

农历7月,各寺院道场都会诵持《地藏经》,或举办瑜伽焰口法会、梁皇宝忏、三时系念等佛事,让参与盛会的信众对自己平日有意或无意把下的恶业,有个反省与忏悔的机会。但不少人质疑,忏悔真的有用吗?为什么要在7月举办这些佛事仪轨? 在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下,科技昌明的今天,农历7月依然被一般人认定是「诸事不宜」的鬼月。 2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与中国敬天畏神的民间文化,及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相结合,让民众能接受佛陀倡导「升华人格、净化人心」的修行,而发展出「千仪法会」。 焰口法会 焰口法会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佛事,焰口为饿鬼名,又称面然,传说是观世音菩萨为度众生而示现的化身,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常口吐火焰,因为生前悭吝,遂有此果报。 经载,释迦牟尼佛的侍者阿难尊者于林中修习禅定时,看见一饿鬼形容枯槁,面貌丑恶,头发散乱,喉细如针,口中喷火,出现在面前,并告诉阿难,自己生前居心悭吝,贪不知足,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备受诸苦。 又说,阿难将于3天后寿命将尽,死后堕饿鬼道。阿难闻言大惊,惊慌奔往佛前哀求救度,佛陀为阿难说《焰口经》及施食的方法,若能如此行之,人间众生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寿,诸鬼神等常来拥护,遇事吉祥。 焰口法会可说是密教的一种修持仪轨,以持咒、观想为主,主要依主法和尚的功德力摄受加持,及礼忏者的虔诚心念,将所有的食物随咒变现,让鬼道众生悉能广开针咽,获得饮食。并能济拔鬼道众生脱离地狱之苦,永不堕饿鬼。 为感念观世音菩萨的变现,焰口法会时,也设置面然大士坛。后人常将焰口佛事用在超荐亡灵、盂兰盆会、水陆法会等大型法会的圆满日举行,并唱诵心经、往生咒、大悲咒等经咒,藉由佛力加持,令亲属亡魂、孤魂野鬼得以接引前任法会,透过听经闻法、咒变饮食,度化饿鬼众生。 摘自《普门》第56期

慈悲三昧水忏

唐朝悟达国师,在未受封国师之前,是个名叫知玄的和尚。年少时遇到了一位患有「迦摩罗」恶疾的僧人。知玄怜愍他的病苦,常常自动去照顾他。 后来病僧的病好了,临走前交待知玄,他日有难可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他帮忙。知玄和尚后来被唐懿宗封为悟达国师,更赐沈香庄饰宝座。然而就从这时开始,他却不幸在膝盖上生出一个人面疮来,痛苦万分,召请了各地名医,都拱手逊称无药可医。 此时,知玄和尚突然记起当年那位病僧临别所说的话,于是前往西蜀人山找到了那位病僧。僧人对他说:「不要紧的,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会好的。」 翌 日正待要洗疮之时,不料人面疮竟出声大呼: 「不要洗!不要洗!」国师惊问:「为什么?」人面疮说:「您曾否读过西汉史书,袁盎杀晁错的故事? 往昔的袁盎就是你,而晁错是我。这冤深恨重,累世以来,我总想寻求机会报复,可是你十世以来,持戒十分精严,冥冥中有戒神在旁保护,使我无法近身报复。如 今,你受皇上的恩宠,动了希名欲利的心念,阴德已损,因这缘故我才能接近报复你。现在,蒙迦诺尊者出面凋解,赐我三昧法水,今我解脱,那么我们之间的夙 冤,也告终结。」 国师听了,非常震恐,连忙掬水来洗,一时痛入骨髓,晕绝在地不省人事。复苏后,觉得左腿已安然无恙,人面疮已不知去向。悟达国师因蒙迦诺迦尊者垂慈,为他 解了多生宿冤,为报答此特殊广大恩德,并力后人启忏悔之门,所以才著此「慈悲三昧水忏」,意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疮,解积世冤业的缘故。 《慈悲三味水忏》,共3卷,系依宗密大师之《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本忏是以净除三障为因,成佛成圣为果。主旨在解冤释结,消除往昔罪恶,回向无上菩提。 其实,任何一种法会,最主要的功能都是让与会者收摄身、口、意,达到净化人心的功能。因此,要一颗虔诚心、恭敬心来参加法会,那才能够得到最殊胜的功德利益。 资料摘自:《普门》第56期

千佛法会

佛门有云:「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因此目前在一般寺院里,于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通常都有举办「礼拜千佛法会」,让信徒们在过年新春期间,藉著礼佛祈愿中,祈祷未来吉祥如意、事事顺利。 如何礼拜千佛呢? 在佛前,我们怀抱著虔诚心,在一跪一拜中,礼敬十万诸佛,称念千佛名号,忏悔自己的业障。并且仔细思惟而忏悔,此千佛都已成就道业,而自己依然是轮转六道众生的凡夫,因此应发愿效法菩萨的大愿行精神。 礼拜千佛有何功德?在《佛说百佛名经》中指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诸佛名号 ,能受持者,一切魔众于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恶人亦不得便,获得无量无边甚深功德,随所生处具菩萨行,得宿命通,颜容端正众相具足,常得亲近供养诸佛,乃 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此能阊诸佛名号后,受持读诵恭敬礼拜书写供养或展转教他人,所得功德实在无量无边。 礼拜千佛,既然有如此诸多功德,我们怎能不珍惜此法门,藉此早日得度?尤其末法众生的我们,更需要佛菩萨的沪持庇佑、引导,才不致于在茫茫红尘中,迷失自己。 资料摘自:《普门》第56期

上灯法会

《华严经》云:「慧灯可以破诸闇。」 在《大集经》中也提到:「众生心行无明愚痴,佛见后,乃教他们同修智慧,今人人点燃智慧之灯。」 点灯,从佛陀时代,就已成为一种供养方式。十供养中(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灯是必备之物。灯,象徵光明、智慧。因众生内心被无明烦恼所障,所以要在佛前燃灯,祈愿藉光明照破内心的黑暗世界。 每年春节期间,佛光山都会举行上灯法会。信众开聚在佛前,人手一灯,虔涌佛号,拜愿完后,由主法和尚祈福祝祷并做开示。此时千盏明灯,闪闪耀动,人心与佛心,心心相契。 据《施灯功德经》记载,常在佛塔、寺庙中虔诚燃灯供佛,得到的殊胜功德有: 1.双目四肢完好无缺陷。 2.身无病痛、嗓音妙好。 3.心地清明,不为愚厕所转。 4.视力良好能照微细物。 5.眼球、角膜,持好不坏。 6.生活安稳、心无所惧。 7.心身自在,常有善财善宝。 8.可获璎珞及林园。 9.身体健康,充满活力。 10.不会与他人发生口角、打斗。 11.走遍各地,不生无明烦恼。 佛陀弟子阿那律尊者,前生于佛前点灯;随佛出家后,因为在听法时打瞌睡被佛陀呵责,发心楕进不睡,致使两眼失明,但曾因施灯的功德,证得天眼神通。另外在「贫女一灯」的故事里也说明燃灯无论大小,只要心诚,自然就有无上功德。 资料摘自:《普门》第56期

供佛斋天

自古以来,天和地,在以农立国的中国人来说,具有无比的创造力、影响力。民间宗教(如道教)大部份都把天当作是宇宙的主宰神,即为俗称的元始天尊一一天公所 统理。农历正月初九日,是天公的诞辰(一般所流传),人们于此日要备办丰富的牲礼祈福。在佛教则以「礼拜供养三宝,请诸天吃斋」为其主要意义的法会,称为 「供佛斋天」,为开年后最重要的第一个法会。 佛教徒虽不归依诸天,但礼 敬诸天,这是因为诸天归依佛,并奉行正法,护持正教,并且修诸善业,不做恶行。据金光明经载,诸天于金光明会上,一一于佛前发苦提心,并亲承如来法敕,常 佑护受持、读诵、书写金光明经者。因诸天秉持法王嘱累,巡行人间,以慈心辅翼有德,奖善罚恶,世人遂营建此供佛斋天之法会,诵经礼忏,施设净食,以供养十 方三宝、护世诸天及其随从。供佛是要供养三宝、皈依三宝,否则诸天是不敢,也不愿应供的。 供佛斋天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严净洁坛:洒净的仪式,约计1个小时圆满,主要于诵持大悲咒时,依次到各席位去洒净,此时不论桌上、桌下、坐椅、四境都要以杨枝沾净水洒之,坛场内外 各角落亦不忽视。接后祝祷:家万岁,将此严净坛场的功德回向给扩法龙天、三界岳渎灵聪、守护伽蓝等。 二、请圣:斋信随同和尚礼拜,以最虔诚的心,一一赞叹三宝和诸天的功德,并且为它们安座.由斋信奉上果点、茗茶、毛巾等,最后回到佛前唱赞和回向,大众回寮,等待敬献斋品。 三、献斋:即所谓上菜。殿堂上只有侍席、捧盘和斋信。献斋的一举一动都要听候钟令,不能有丝毫马虎。六菜(或八菜)、一饭一汤、箸、毛巾等一道道献上。 四、上供:唱赞后随木鱼3拜斋佛仪,21诵变食真言,无数遍甘露水真言,并读文疏,唱赞回向。上供至此结束。 五、送圣:紧按于回向偈之后。持消灾延寿药师佛名号,绕佛经行至丹墀焚化文疏,并持心经、住生咒、送圣赞,最后回坛.斋主礼拜和尚与法师,供佛斋王法会即告圆满功德。可收下所有供品,一一分赠斋信同家人共沾法喜。 资料摘自:《普门》第56期

梁皇宝忏

农历7月,各寺院道场都会诵持《地藏经》,或举办瑜伽焰口法会、梁皇宝忏、三时系念等佛事,让参与盛会的信众对自己平日有意或无意把下的恶业,有个反省与忏悔的机会。但不少人质疑,忏悔真的有用吗?为什么要在7月举办这些佛事仪轨? 在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下,科技昌明的今天,农历7月依然被一般人认定是「诸事不宜」的鬼月。 2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与中国敬天畏神的民间文化,及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相结合,让民众能接受佛陀倡导「升华人格、净化人心」的修行,而发展出「千仪法会」。 梁皇宝忏 《梁皇宝忏》是梁武帝为超度夫人郗氏所制的慈悲道场忏法。 据 《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载,郗皇后生性好妒,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噶,痛苦万分。一天在梦中向梁武帝诉苦、求救,梁武帝醒后,即刻向宝志公禅师请 问脱苦的方法,禅师告之需以礼佛忏悔,方能救度皇后。武帝于是亲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延请僧众行忏礼,「夫人遂化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 后来这个忏法通行于世,因此命名为《梁皇宝忏》,由法师带领大众依归依、断疑、忏悔、解冤、礼佛、报德、回向等忏仪项目,断恶行善、利己利他。 不 少人对忏悔何以能灭罪致福,抱持怀疑的态度;所谓「弥天罪恶,抵不过一个悔字」,佛教认为,依诸经之说而忏悔自己的罪过,如同衣服脏了,只要用水清洗然洁 净如新;也好像投入一把盐(罪业)在水杯中,水的味道奇咸无比,若再添加一些清水(忏悔法水),咸味自然转淡。而犯错的孩子只要肯承认过错,父母亲必定不 忍下手呵责。 外在的环境、器物和身体的脏乱容易看见,只要勤加拂拭清洗,自然能将尘埃扫除;但内心染污时,就必须以清净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人生才会充满各种色彩。 佛门特别重视忏悔法门,并将忏悔喻为净水,能洗净罪业;喻为船筏,能度人至彼岸:喻为药草,能治烦恼百病;喻为城墙,能摄护身心六根。 佛教历代高僧大德制定各种忏法,以及在农历7月法会中讽颂的经文、忏文,其目的便是藉由共修,提起大众虔诚忏悔的正含,从而落实在生活中,时时反观自照,让身心在忏悔中,获得清凉自在与无碍。 摘自《普门》第56期

地藏法会

农历7月,各寺院道场都会诵持《地藏经》,或举办瑜伽焰口法会、梁皇宝忏、三时系念等佛事,让参与盛会的信众对自己平日有意或无意把下的恶业,有个反省与忏悔的机会。但不少人质疑,忏悔真的有用吗?为什么要在7月举办这些佛事仪轨? 在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下,科技昌明的今天,农历7月依然被一般人认定是「诸事不宜」的鬼月。 2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与中国敬天畏神的民间文化,及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相结合,让民众能接受佛陀倡导「升华人格、净化人心」的修行,而发展出「千仪法会」。 地藏法会 佛教在弘传佛法的过程中,无法自外于传统,但随著文明的发达,思想也须与时俱进,并以多元的角度提升思考层面,因此在7月的盂兰盆法会中,除了举行供僧法会外,也课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典,或举办瑜伽焰口法会、梁皇宝忏、三时系念等佛事仪轨。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部充满孝亲思想的经典,主要述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发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力,以及阐述因果报应、地狱的种种状况等。佛陀昔日在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宣说佛法时,便是宣说此部经典。 地 藏菩萨是佛陀涅盘后,在未来佛弥勒佛降生之前的这段无佛期间,于五浊恶世中,救度六道众生的大惪菩萨。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曾是一个小国的 国王,由于人民经常造作各种恶事,为拯救国人,立下誓言,若无法救度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自己决不成佛。这位国王就是我们现在众所熟悉的大愿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有一世是婆罗门女,名字叫光目,其母好食鱼鳖,尤其喜欢食用鱼鳖之子,杀害不少生命,死后堕入地狱。光目一心救母,在罗汉的指导下,虔诚奉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名号及礼拜瞻礼如未的尊像。 一 天夜里,她梦见母亲将在她家出生,不久后,家中的婢女果然产下一名男婴,但只有l3岁的寿命,之后仍会再度堕入地狱。光于是悲痛发愿:「愿我之母,永脱 地狱,毕l3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愿我至今日后,……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苫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鬼趣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 佛道,我然后方成正觉。」 由于光目虔诚供奉三宝的功德,得以消除母亲的罪业,她的母亲也因此行大忏悔,终 得远离万千劫苦。这个充满孝道思想的经典,强调孝道不仅是生前的甘旨供养,更是由内心真诚的思念为出发点,将关怀延申至亲属往生后的境地,及所有悲苦的地 狱众生,期能解除他们所受业力之苦,成就佛果,获得究竟的解脱。《地藏菩萨本愿经》并与《盂兰盆经》、《佛说孝子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经典,同为佛 门孝道思想的代表典籍。 因此在7月的孝道月里,奉诵《地藏经》,称念地藏菩萨名号,依地藏菩萨「地狱不 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本愿功德厦化我们7世的父母,并济拔世间众生的苦难;藉由忏悔生活中所作的各种恶行,广行布施、供养、瞻礼,可使生 者丰衣足食、远离各种疾病、享有富贵,家眷相处和睦,祖先能离苦得乐,最终成就佛道。 摘自《普门》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