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是佛法 (沈家桢博士著)

沈家桢,当代大实业家与科学家,出生于浙江杭州。少年时代,对“谁是使用眼睛的主人?”引发疑情,开始接触佛经求索答案。1937年毕业於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重庆资源委员会规划组副组长,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总厂工程师,曾代表中国政府赴德筹备电话机制造厂。在上海与友人合组“人人企业公司”。一九五二年居士率全家迁居美国,以500美元起家成为美国第一位华裔船王,曾在纽约成立“大西洋信贷公司”,任总裁;曾与美国友人合组“特里尼提航运公司”与“奥斯威格航运公司”,通过并购美国海运船务公司而组成MTL航运集团,任高级副总裁。曾任美国轮船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监。曾推动“西煤东运”方案在美国实施。

甚么是佛法 (达道居士著)

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佛法可算走到了末路,人类的信仰,日趋低化,加之一班如‘回子食猪肉自坏教门’的子孙,挂著佛教的大招牌,而所做的却不是佛教事业,乃至一班无知而依赖佛门生活的人,和一般迷信的愚夫愚妇,对于真正的佛法,划分不清,将不是佛门中的邪道,都笼统的归纳到佛法中来。 一、绪言 二、佛法的定义 三、小乘佛法 四、大乘佛法 五、结论  

拜佛要诀 (大醒法师著)

佛就是觉者。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他了知宇宙中千千万万种事物,各种相似与不相似,相同与不相同的生命形态。因为佛对于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心灵的习气全部了解,所以能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只要众生肯学习,肯依照他的话去做。 为什么要拜佛 正确的拜佛 佛遍十方  

念佛法门 (文珠法师讲述)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称念,佛是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们最熟悉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有,晚课所诵念的八十八佛,究竟应该念那一尊佛的圣号呢?在道理上说:念那尊佛的圣号都可以,都有功德,但,如果我们发愿求生净土,希望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就要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不但特别为我们的苦恼众生,创造一个美妙极乐的世界,还发愿亲自来接引念佛的人,往生净土。所以,不止大慈菩萨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大势至菩萨亦说:‘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怎样实践佛法 (徐恒志居士著)

禅密诸宗所说,是不取时间相,先后不二,有力承当,视为当然,正是‘六而常即’;而一般教义,则是示修证的宏轨,又是‘即而常六’,理事不二,本来圆通。我们正不必偏执一面,怀疑莫决,但事耕耘,不问收获,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百福庄严,自致成佛,实是我们实践佛法的正确方向! 一、学佛者的苦闷 二、实践的重要 三、实践的宗旨 四、实践的意义 五、实践的方法 六、实践的过程 七、后记  

学佛浅说 (王博谦居士)

序 佛法深广,有如大海,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其余九法界,虽则圣凡利钝不同,各各随己分量而为修习,以迄证入。譬如修罗香象,及与蚊虫,饮于大海,各得饱腹而去;若欲一口吸尽,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否则只可亲尝其味,未易穷源彻底也。然佛法乃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增益;以一切众生之心,当体与佛无二无别。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业,随业受苦;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被烦恼恶业之所盖覆,如云笼月,不见光相。虽则不见光相,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了无所减。如来由是起无缘慈,运同体悲,随顺机宜,与之说法。虽大、小、权、实,偏、圆、顿、渐,随机施设,种种不同;在佛本意,无非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成本具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身心寂静,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是学佛的基础。

因缘果

  “万法因缘生”,这是说一切事的发生,先必有因,再遇见缘,他就发生结果。“因”是事的本原,“缘”是一种助力,“果”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这是值得注意的。      缘有四种:一、亲因缘,二、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

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 一、涅槃的意义 二、涅槃的种类 结语  

佛教是一门高级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精神生活为对象的学科,其源头包括医学、哲学、科学、宗教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后来也被应用于各种学科、事业之中。今日社会中,举凡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法律、政治、社会、科学、艺术、运动等,无一不与心理学有关,因此心理学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心理学是观察意识形态的心理作用及行为模式,西方心理学家能研究人格的发展过程以及行为的潜在因素,但却无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为它有一定的范围限度。佛教能对人类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并提供对治方法。如《华严经》云:“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 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更用许多的譬喻来阐释我们的心,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足见佛教心理学凌驾于西方心理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