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佛光山文物紀念館成立‧獻出2千年佛牌‧大馬人紛捐傳家寶

滿慧法師指出,地宮收藏的不只是佛教文物,而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文化物品和歷史遺物,而覺誠法師和其塔信徒捐出他們曾經到訪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獲得的“紀念品”供收藏。(圖:光明日報)
2011年国内

滿慧法師指出,地宮收藏的不只是佛教文物,而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文化物品和歷史遺物,
而覺誠法師和其塔信徒捐出他們曾經到訪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獲得的“紀念品”供收藏。(圖:光明日報)

(雪蘭莪‧仁嘉隆2日訊)由台灣佛光山耗費10億令吉和十多年時間籌建而成,並將成為全球最大佛教文物新建築的“佛陀紀念館”,為保存佛教文化史蹟,目前正向全球信徒徵求佛教、當代或歷史文物,以便送往百年只開放一次的地宮,供作展覽或收藏用途。大馬信眾也積極響應佛光山的號召,紛紛捐出“傳家之寶”,其中,來自吉蘭丹話望生的佛教徒更捐出2個收藏逾20年的千年陶土佛牌“千手觀世音菩薩相”和“九面盤坐佛像”,好讓前往地宮參佛的信徒有緣一睹大馬的佛教文化遺物。
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向《光明日報》披露,他希望能募得更多具有馬來西亞色彩的當代珍寶,如峇迪、錫製品等送往佛陀紀念館珍藏,好讓大馬的文物遠遠流傳。
這座佔地達100公頃的紀念館是台灣佛光山為了供奉佛牙舍利而建,館內設有48座地宮,以收藏人類文明演進過程或與佛教相關的當代與歷史文物,預計每100年開放一座地宮供後人參觀。

紀念館年杪開幕
配合紀念館即將在今年杪開幕,佛光山遂向世界各地的信徒募集具有當代性、紀念性或歷史性價值的文物,沒想到此項活動感動了兩名話望生佛信徒,分別將千年出土的佛牌“千手觀世音菩薩相”(毗濕奴像)和“九面盤坐佛像”(佛陀與化佛)捐贈出來。
其中一名信徒也同時再捐出一個千年泥模佛牌,給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寺美術館收藏,希望千年古物能長久流傳之餘,也希望本地信徒不用去到台灣,也能觀賞到由大馬出土的佛教歷史文物,共沾法益。
這個千年泥模佛牌面積約有手掌般大小,牌中印有一尊盤坐佛像,佛像四週圍繞8尊佛像,形成了“九面盤坐佛像”的圖騰,好比是毘盧遮那佛的造型。雖然右上角有小部份的陶土已經斷裂,但是,佛牌的雕琢依舊清晰可見。
覺誠法師親自到話望生接收這3個文物後,於去年10月將其中兩個文物送交到台灣佛陀紀念館,另一個則送到東禪寺去。
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寺是於去年8月開始,把募集到的當代及歷史文物分批運往台灣佛陀紀念館,徵求工作至今仍在進行中。
除了千年佛牌,信眾也捐贈多件法寶,包括一套印有星雲大師墨寶和法語的天目陶瓷具、錫製蓮花座、印尼百年礦金佛像,都是稀有的佛教珍寶。

文物仿製品擺放東禪寺
東禪寺監寺滿慧法師說,一些收藏在東禪寺美術館的文物在送往佛陀紀念館以前,已經請專人製成仿製品,並擺放在館內供人參觀,畢竟美術館也需要一些館藏品供日後展覽使用。
她稱,佛光山東禪寺美術館也收藏其他文物,包括當代佛像、佛牌、雕塑品等,大多數文物都是馬來西亞佛光山過去與國內外佛寺交流、接待外賓等活動時所接獲的佛教文物及紀念品,有關文物也將逐件運往台灣佛陀紀念館收藏,除了由話望生信徒捐給東禪寺的千年佛牌。
“一些館藏品雖然不是歷史悠久的文物,但是也會往送佛陀紀念館,這胥視有關文物的造型設計與藝術價值而定。”
滿慧法師以一尊金屬製成的盤坐佛像為例說,一般盤坐或蓮花座佛像底座都沒有裸空,但是,一些佛像的盤坐方式清楚雕塑出來,成品較特殊,這是因為時代、文化和背景不同所致。

地宮保存佛教文化
東禪寺監寺滿慧法師指出,星雲大師希望透過全世界佛教徒的力量,把佛教文物收集起來,再透過地宮保存佛教文化,但地宮收藏的不只是佛教文物,也收藏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非佛教文化物品和歷史遺物。
“像覺誠法師和其塔信徒也捐出他們曾經到訪巴西、印度、南非等地獲得的紀念品,如南非火山石、中國四川大地震石頭、台灣八八水災石頭、印度四大聖地石頭、娑羅雙樹的葉子等。”
她說,一名信徒也捐出一部擁有50年歷史的縫紉機,雖然縫紉機和佛教似乎沒甚麼關聯,但是,這些珍寶都是信徒誠意捐出,希望後代有機會看到。

◆千年佛牌來歷
原住民山洞避雨發現佛牌

根據收藏家指出,話望生千年佛牌是在19年前位於瓜拉福地山洞問世,約有800至1200年歷史。至於佛牌如何被人發現則眾說紛紜,據稱有登山者進入森林探險時無意間發現,也有人指伐木工友和原住民誤進一個蘊藏至少500枚大大小小的佛牌的千年山洞避雨時發現,並將佛牌挖出來讓村民考證。
隨著千年山洞被人們發現後,迅速引來挖寶熱潮,也因此驚動了州政府及國家文物單位把山洞封鎖起來,以便進行考古工作。
至於流入民間的佛牌已被村民收藏和轉賣,而洞里裡未被挖走的陶土古物也在在人們過度挖掘下被毀壞,只剩下彷如破瓦般的碎土。

佛陀紀念館緣起
建館供奉
佛牙舍利歷時12年

經典記載,佛陀涅槃後,有3顆佛牙舍利傳世,其中一顆原供奉於印度。13世紀時,回教進入印度,佛牙舍利遂被秘密帶往西藏,供奉在薩迦遮楚秋的“囊極拉齋寺”。1968年文化大革命,拉齋寺被毀,佛牙舍利被貢噶仁波切拾獲,護送回印度。
30年後,貢噶多傑仁波切自感年事已高,欲將保護多年的佛牙舍利託付值得信賴之人;時值1998年,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赴印度傳授三壇大戒,他相信,以大師長期推展佛教的努力和貢獻,必能將佛牙舍利做最妥善的安排,於是藉此機緣,表達將佛牙舍利託付予大師的意願。
同年4月,貢噶多傑仁波切捐贈,經薩迦派的廷勤法王、寧瑪派的頂果欽哲法王、覺吉體欽仁波切等高僧認證無疑,並由密教四大派12位仁波切聯名簽署下,大師率眾經由尼泊爾、泰國,將佛牙舍利恭迎回台灣。
大師深感佛世難逢,佛陀舍利乃宇宙稀有之寶,決意建塔供奉,多年來心心念念為圓滿此事而奔走。基於佛陀真身舍利乃全球佛教共有的珍寶,大師便邀請台灣及世界各地近千家寺院、名剎道場、百萬人士共同興建“佛陀紀念館”,至今歷時12年。
佛陀紀念館占地達100公頃,左倚靈山,右環恆河,除面積4000坪的本館,四周有4座塔代表四大菩薩“悲、智、願、行”、“四弘誓願”以及8座代表“八正道”的佛塔。在本館後方,設有一尊108公尺高的大佛,乃全世界最高之銅鑄大佛。另有48座地宮,珍藏人類文明演進過程的代表性文物和各種佛教文物。
佛陀紀念館一旦竣工,將成為一座融合古今、展現傳統與現代、具備教化功能,也是首座以建築演繹佛法的建築。(光明日報)

首批送往佛陀紀念館的文物包括一套印有星雲大師墨寶和法語的天目陶瓷具,天目陶瓷是大馬著名的陶藝品。(圖:光明日報)
首批送往佛陀紀念館的文物包括一套印有星雲大師墨寶和法語的天目陶瓷具,天目陶瓷是大馬著名的陶藝品。(圖:光明日報)

信徒捐出“九面盤坐佛像”(佛陀與化佛),千年泥模佛牌面至今收藏在佛光山東禪寺美術館,雖然右上角有小部份的陶土已經斷裂,但是佛牌的雕琢依舊清晰可見。(圖:光明日報)
信徒捐出“九面盤坐佛像”(佛陀與化佛),千年泥模佛牌面至今收藏在佛光山東禪寺美術館,雖然右上角有小部份的陶土已經斷裂,但是佛牌的雕琢依舊清晰可見。(圖:光明日報)

“千手觀世音菩薩相”(毗濕奴像)泥模佛牌已經送往台灣佛陀紀念館,目前擺在東禪寺美術館的是仿照版本。(圖:光明日報)
“千手觀世音菩薩相”(毗濕奴像)泥模佛牌已經送往台灣佛陀紀念館,目前擺在東禪寺美術館的是仿照版本。(圖: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