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DHAM-MIKARANA缅甸寺

缘 起 简 介

槟 城DHAM-MIKARANA缅甸寺,槟城之Burma Road,Rangoon Road,Mandalay Road,Burme Lane, Tavoy Road等都与缅甸人有关,这显示了缅甸人曾为槟州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槟州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史迹。

槟城缅甸人血与泪
缅甸人前来槟城经有逾200乍的历史,据说,缅甸人於1800年前,乘渔船抵槟,正北区直落巴巷登陆,并选择在该区 Teluk Awak 开辟定居,组成了缅甸人之社区,有关当时缅甸人昕住扎之地区目前已成为直落巴巷华人义山。

缅甸人当时在直落巴巷定居后,曾物色位於 都丁宜一块上地,作为缅甸人之坟场地点据说在松海酒店前,极可能是现在之停车场。

拿督接着表示,缅甸人早期在槟城,大部分是捕鱼为生,进行一些小生意及彻物交换之交易,於一八零零年后,部分之缅甸人开始迁移至湾岛头,浮罗池滑及害都茅一带,据说, 都茅之 Maung 与缅甸人之姓氏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缅甸人在大马开始了烟草,香烟、雪茄工业。於1906年当时仅16岁之Sin Yen Kyong,由缅甸前来槟城,在Tavoy Road 8号设了烟草厂,公司名称Nam GuanHin Co,同时,较后也在咸鱼埕(Prangin Lane)22号开浸办公室及在太平Eastern Road l9号,设分厂。分别由其儿子Sin Hock Leong及Sin Tien Ho管理,为家庭式之工业。

配合业务之发展需求,Sin Yew Kyong 由缅甸聘来了逾300名缅甸妇女,从事包装烟草工作,这样又增加了缅甸人在槟城之人口,缅甸族群随而增加。

位于玻璃池滑之缅甸寺土地,是于1803年由NONIA BETONG以390西班牙币向GEORGE LAYTON购买,并于当年8月1日成立,以NANDY MOLOH TEMPLE为名,同时于1805年建成,而缅甸村也在1811年直立,这些都是历史之见证。该寺于1988年策划扩建及维修,1996年完成。

缅甸寺是缅甸人发挥宗教文化之联络中心,也是缅甸人各项庆典聚会之处,因此,槟城缅甸人协会成立后,该会将与该寺管理层互相配合,共同推动文化,宗教及教育活动,使占少数民族之文化也能在多元种族文化的马来西亚发扬光大。

佛教随马缅经贸传入槟城
宏扬佛法不分国籍,缅甸人南下大马不但为我国带来更广大的经贸交易,同时也把2干5百多年的佛教文化从缅甸传入槟城,使到槟州成为南北传佛教寺庙交汇的”佛门旅游圣地”之一!

建于公元1803年8月的槟城车水路巷缅甸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该庙是全马历史最悠久的南传佛教寺庙,与槟城其他佛寺有很多捐似点,只是多了几分缅甸 味,寺内外传神的泰缅式的佛像、塑像及图像,让游客有恍如置身远古时代的佛国一般。

号称汤米伽玛佛寺的缅甸庙,已在1988年及99年被槟州政府指定为槟州旅游年15个历史古迹旅游区之一。据悉,该庙于1803年8月1日由一名缅甸妇女正当时威尔斯太子岛总督的同意下,以西班牙币390元购下。

从过去2百年简陋的寺庙演变成今日名闻世界的槟城缅甸寺,这皆有赖于历届缅甸住持及善信们坚强信念才能达至的。该庙庄严的气氛、慈祥的佛像,加上访客虔诚的心,便是寺内最好的诠释。

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挂着许多佛陀成佛之前的艰辛过程,图像里的人物与服饰足以令人眼界大开。由于寺庙是个历史古迹的旅游胜地,许多新婚夫妇都爱到该处照相。 而寺庙的特点是所有的佛像都是由缅甸船运而来,佛庙上的木雕也是缅甸的传统工艺,为了达到真善美的效果,不但佛寺的佛像都由缅甸船运,参与工程的工匠也是 道地的缅甸人。

在大堂内的一尊廿七尺高的大理石佛像,也是由缅甸船运来的,只有佛像的身体部分是大马做的,另外,其他大大小小的佛像则在该国造好后才运来,今到万千信徒有机会朝拜,而该庙不只供奉缅甸的佛像,它也供奉来自不同国度的佛像。

槟城缅甸寺的建立,从旅游方面来看它不但增添槟州的旅游景点,并让成千上万的信徒不必到缅甸去也有机会一睹缅甸寺庙的风采,如果从宏扬佛教教义为出发点, 我们则看到佛教教义不分国籍和区域,南化传佛教虽然在教义方面有些许的差异,但是泰佛寺、缅甸寺及中国式佛庙的设立,却也让槟州展现出不同区域的佛教色 彩。

摘自28/07/2002《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