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佛教文集

淨空法師著作/講述

(转载/连接自七葉佛教书舍)

01. 學佛問答(一)
問:如果每天早睡早起,白天努力做到皈依瞻仰,如說修行,為人演說。但是從不打佛七,或是熬夜精進念佛,請問如此能往生西方嗎?
02. 淨空法師嘉言錄(一)
修行用功千萬要記住,不能把打妄想當作觀照。但在初學,確實是用意識心,若觀照得力,妄想、煩惱就會減少,智慧就會增長,這代表修行已步上軌道。如果仍然妄想、煩惱不斷,那證明自己觀照的功夫不得力,這是通途方法修學的難處。淨土宗的方便,就是用意識心專持這句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的確是真實的,因此用妄心、意識心去持這真實的名號,這個妄心就是真心。
03.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在所現的境界裡,十法界的「佛法界」是最圓滿、最殊勝。佛法界也是由念佛而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菩薩要成佛,還是要念佛。我們現在念佛,是直捷作佛,不走迂迴之路。佛法界也有種種不同,這種種不同還是從心念變現的。
04. 淨空法師嘉言錄(三)
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學《華嚴》,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凡是往生極樂世界之人,個個都是普賢菩薩。《無量壽經》一開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就說明了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修普賢行。
05. 佛學十四講講記
佛學十四講表是李炳南老師特別為大專學生所編,把整個佛法做一個輪廓,簡單的介紹。十四講表共有十四個單元,具有完整的體系;前面七個單元是屬於一般常識,後面七個單元是佛學。這個課程有很精密的體系,前後的順序一脈相承,有層次、有條理;在思想上來說、在文章上來說,都是屬於第一流的。
06. 無住生心集
真正發心學佛的人,在這個動亂的大時代之中,一定要認識清楚-佛家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要深深地體會這一句話,然後就曉得怎樣去用功、怎樣去修持。凡是帶不去的,決定不要掛在心上;能帶得去的,一定是分秒必爭,決定不能把光陰空過。
07.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一切經最後歸到《華嚴》,《華嚴經》最後歸到淨土,尤其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才知道:這部經典、這法門,是整個大藏經的歸宿。尤其《華嚴》明白地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一切大乘法門的歸宿在華藏世界,到了華藏世界之後,見到文殊、普賢,普賢菩薩會勸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時候,你智慧大開……
08.了凡四訓講記
了凡四訓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是要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民國初年,淨宗印光大師,一生中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這本書約在百萬冊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對這部書的重視。不僅如此,而且還不斷提倡,教我們研究、實行、講說。
09. 六祖壇經講記
《六祖壇經》為六祖大師三十七年所說法要的總結,言簡義豐,電台廣播受時間限制未能細說,只做簡介。此次播講著重於經意的發明,為了節省時間,經中名相術語及人名地處不能詳述指明。各地佛經流通處皆有此經註解本,可自參考。我們播講此經目的,是希望社會大眾對佛教有個正確的認識。而佛門四眾同修,由於六祖的開示,可以獲得修學綱要,成就無量功德。
10. 華嚴演義【冊一】 
為了利益廣大的同修,《華嚴演義》因此出現。末學是從 師父的講演中,稍加刪減而成《演義》,但較之《節要》,《華嚴演義》就非常詳盡了。本書亦可說是老和尚《華嚴經》的細說。末學有此機緣將 師父數十年教學的結晶,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誠為一大樂事!亦是千載難逢的殊勝因緣!
11. 華嚴演義【冊二】
《華嚴節要》確實過於精簡,老和尚很慈悲,唯恐初學佛的人,難以從中明白佛法修學要旨。為了利益廣大的同修,《華嚴演義》因此出現。末學是從 師父的講演中,稍加刪減而成《演義》,但較之《節要》,《華嚴演義》就非常詳盡了。本書亦可說是老和尚《華嚴經》的細說。末學有此機緣將 師父數十年教學的結晶,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誠為一大樂事!亦是千載難逢的殊勝因緣!
12. 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華嚴經,是佛門第一經,是世尊的圓滿法輪。這一部經,是整個佛法的綱領,是整個佛學的概論。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都是講華嚴經的某一部份。說宇宙人生全體的就是這部經。這部經怎樣圓滿的呢?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經才到究竟圓滿。
13.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本書係根據淨宗學會導師 淨空老和尚於一九九五年八月,在美國達拉斯佛教會大專佛學講座講授金剛經之錄音帶,及其所編著之「金剛經講義節要」一書編譯而成。書名引用原講題「金剛般若研習報告」,全書以「金剛經講義節要」一百八十四個小節為架構,每個小節標題以淺顯之文字,代替艱澀難懂傳統科判,以提高讀者閱讀之興趣。
14.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地藏經是佛經中的孝經。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集結無量無邊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前來,一同讚歎地藏菩薩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的無盡悲願,法會之殊勝是所有大藏經法會所無法相比的。
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是由淨空法師於1998年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宣講,內容深入淺出,將地藏經經文真實的意義闡釋出來,解開學人對地藏經的疑問與誤解,教導如何從地藏經中獲得真實的利益。
15. 念佛的功德
修行是以戒定慧為手段,伏斷妄想、分別、執著,而得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而八萬四千法門當中,又以淨宗持名念佛法門為現今末法眾生最方便、最究竟、最契機之法門。
16. 傳心法要
世出世間法,都很重視道;「道」究竟是什麼?傳道弘道,你弘的是什麼道,必須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我們將佛的教誨,佛法的教學歸納成: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十句二十個字。
當然每一個人歸納的不盡相同,雖然不盡相同,正如古人所謂:「瞎子摸象!」都摸到了。無論是摸到哪一部分,都沒有錯,雖然只是全體的一部分,也都能成就,都能證得圓滿的無上菩提,因為方向、目標沒有錯,都是純正的。
17. 淨空法師說故事(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現在已經變成佛家的口頭禪,誰都會說。不但現在人會說,古人也會講。在唐朝時代,白居易遇見鳥窠和尚。這位法師何以叫做「鳥窠」?他是個老修行人,萬緣放下。
他在樹上搭個小篷,像鳥窩一樣,住在樹上,生活多簡單!那時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如同現在的市長),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鳥窠和尚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這些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三歲小孩雖能說,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做到非常重要,關係我們的前途,我們的來生是果報,今生是花報...
18. 淨空法師說故事(二)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遇到聖一法師,他在改革開放前兩年,在中國大陸到處布施,幫助內地建道場,聽說內地的四眾弟子稱他為「財神菩薩」,他的生活非常清苦,過去親近虛雲老和尚,有老和尚的遺風,他是參禪的法師,大嶼山有一個大道場「寶蓮寺」,這是觀光遊覽的勝地,很熱鬧,香火鼎盛。「寶林禪寺」建在寶蓮寺後面,沒有開路,車子無法上去,走路大概要四十分鐘,不開馬路,我贊成,做得正確!
那時有四十多位參禪的學人,每天按時在禪堂坐香,我看了很感動。我學佛這麼多年,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道場都是搞熱鬧的...

佛教文集
玅境老和尚
佛教文集
道源法師
佛教文集
元音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