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第十二)之三

第401题至第450题

401.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教人修持方法,专念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以心不纯,百中稀得一二。此兼修种种是甚么?(陆玄智)
佛法虽有十宗,归纳之可分研教行持两门。禅净密三宗,皆是属于行门。善祖之训,专为指净宗范内之法;兼者指夹禅夹密等行。
402.
修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一事,弟子想三皈依以前所作恶事属于旧业;三皈依以后若作恶事,即属新业。新旧业均可带同往生否?(陆玄智)
已经皈依三宝,便不应再造恶业。若一面念佛,一面造业,是染净二力互熏,究竟谁胜?岂能预料。染胜三途有分,不生即是不生;侥幸净力胜矣,胜即得生,即已生矣,试思业不带去,置于何处?
403.
十方都有三千大千世界,不知西方亦是三千大千世界否?(詹秀)
经云西方有无量寿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等句,是知西方并不例外。
404.
有人谓阿弥陀佛圣诞是十一月十七日,何以知之,出在何经?(王成一)
弥陀既非此世此土之佛,又以历法种种不同,何能知其诞辰。相传是日为永明大师寿诞,大师弘扬净宗,有小弥陀之称,故借是日以纪念弥陀也。
405.
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什么纪念?(王成一)
相传二月系诞辰;六月系成道日;九月系出家日;此亦借日纪念而已。
406.
为人祝寿诵阿弥陀经及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时要用之回向文请开示!(陆天养)
回向文可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四句,余无不可。
407.
为人消灾诵弥陀经及念南无无量光佛六字五百遍以上可否?但此时要用之回向文请开示!(陆天养)
回向文亦可念‘愿消三障诸烦恼’四句;或念‘愿以此功行,庄严佛净土……’等八句。但佛号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缘阿弥陀三字,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慈悲,无量智慧等无不包括也。
408.
净宗专以念佛拜佛为往生资粮,而般若宗(金刚经)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四句呵斥行者,此岂不与净宗教理完全相违,不知释尊是何密意?请示之!(方明)
一个法门,一个修法,犹之一把钥匙,开投一锁,其理正同。人手固有不可,结处无不一样,至举相违之处,只系因地上之分别而已。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再举一例:如四方各地有人欲往台中,临行问路,答者对台北来者则曰向南进行,对屏东来者曰向北进行,台东来者则曰向西进行,清水大甲等地来者则曰向东进行,骤然听之,似是相违,其实是观其立场,应机施教。若诸人不起疑惑,皆能达到台中。倘以答者语言相违,不加信从,必皆取一方向而进,定有三人离台中转远也。
409.
 弥陀经中,六方诸佛赞叹净土,是不是释尊说此经时,六方诸佛同时赞叹?(陈净愿)
是。
410.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中有云:‘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句,‘普贤’是现在普贤菩萨否?若是现在之普贤菩萨,云何阿弥陀佛因中即发愿修习普贤之德,其义云何?(陈净愿)
弥陀昔为转轮王,其第八王子名曰泯图,于宝藏王所,曾发大愿,彼佛号之普贤。廿二愿谓他方菩萨来生我国为众生故,游诸佛国,现修普贤之德,非弥陀自效普贤也。然现在之普贤亦即当日之泯图王子展转而现。
411.
无量寿经云‘此土修行一日,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若此则何必求生西方?(陈净愿)
此是生死岸,彼是涅槃岸,成就有难易,所以必去。
412.
阿弥陀经上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是实相或幻相?若说幻想实有其所,若说实相没有实景可见,如斯可说心相否’(智幻)
既信实有其所,往生以后,自有实景可见。
413.
阿弥陀佛之九品度众生,是众生有九品往生之谓,若至西方极乐世界,尚有九品之境界否?(廖武卿)
往生以后,花开悟证均有迟早,是即品位不同。
414.
如弥陀经义蕴注释‘求衣得衣,求食得食,’一节不知究属何意:若谓极乐世界倘要衣食,何谓极乐,晚自思‘极乐世界是不是不必衣食之境地?’若谓不必要,何必求衣食之念头呢?(林柳淋)
此为初机衣食之见未泯者,方便示相耳。
415.
释迦牟尼佛尚须六年之苦修,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为何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呢?(慧德)
承佛神通及威力加被之故。
416.
自皈依佛法,勤念愿求生西,常常听讲,临终之时,若受障碍,不能往生岂不白费其功。在娑婆之时,似须先有师长或是亲友,已经往生极乐代为作证,来招同往西方,比较稳当?(慧德)
阿弥陀佛四八大愿,慈悲无量,神通无边。常以光照十方国,摄取念佛众生,不少暂舍,经训煌煌,难道还信不及?居士之意,以为弥陀之平等大慈,反不如师长亲友之私爱可靠耶?此层却属误解。
417.
临命终时,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在最有利益。别世以后,四十九天念佛以外,要诵什么经,为利亡者?再请问头七至满七,有用什么方法超度好?(慧德)
不必多生分别。既是净宗学人,只诵六字洪名,往生咒,弥陀经,便极妥善。如喜多加,可诵毗卢遮那佛大光明灌顶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弥陀忏足矣。
418.
早晚念佛,日间为他项工作未能持念,又未能即时茹素,尚食三净肉,未知于净修有何妨碍?(葛晓凡)
檐溜穿石,要在恒久,晨间之课,关于一日薰习,不可疏忽,宜早起半点钟去作。果忙,但取十念法,不过五分钟时间,似乎不难作到。余时亦可散持,现食三净肉并无妨碍,但希功与慈悲并进,以达到纯素为佳。
419.
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内释提桓因(疏钞撷)‘此云天主即帝释也。迦叶佛灭时一女人发心修塔,卅二人佐之,今王忉利统卅二天故曰天主’。此迦叶佛应不是当时在座听经之摩诃迦叶,请示迦叶佛系何时人?(葛晓凡)
迦叶佛乃过去劫七佛之第六佛,并非释迦佛之弟子摩诃迦叶也。
420.
净宗以专心念佛为往生成佛之道门,禅宗则以难言绝语,专求向上一著,呵佛骂祖,若念一句佛,漱口三日等事,此则都与净宗念佛之旨乖违,但谁为究竟之正门?请乞一示!(方明)
禅家呵佛骂祖,是为逗机不得已时偶然之事,并非以此为专门,切勿误会!禅净两家之法,皆是大乘了义,不过起手方法少似不同,净家有相易入,禅家离相难寻,至其归元并无二致。
421.
追顶念佛据说治妄想之最佳方法,有位朋友问我说:‘我的妄想炽盛,你说追顶念佛可治,那么追顶念佛怎样念呢’!未知若何念法?及何经有说及?祈示之!(吕顺运)
‘追’作追逐不舍讲,‘顶’作顶接不断讲,即前句之末字方去,急追一句接住,如钻木取火,不使少停。又如奏乐,必字字逐拍,不使走漏。此法经中未言,乃系古大德经验之法。
422.
据说命终后八小时方可移动,设若精通念佛之辈,命终后即随佛往生,何必再等八小时,方可移动,其理若何?(吕顺运)
众生命根系第八识,投胎先来,死时后去,余识舍时,即现死相,然实非真死。今医学界已有证明,在现死相之八小时内,谁能知其第八识何时始去,此为策万全起见而取此法。(饬终津梁一书内详)
423.
为何学佛人(在家出家)每逢相遇,皆揖手云:‘阿弥陀佛’,这是不是把阿弥陀佛当世俗问候之用?或有其他用意,祈示之!(吕顺运)
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此语最为吉祥,相逢称诵,祝福之意,且使对方一历耳根,八识田中得到佛种。
424.
无见顶相与肉髻,是一是二?(大宽)
观佛经三日,佛顶肉髻,生万亿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据此,无见顶相,是指顶光也。
425.
坐念佛号,有跏趺,吉祥,降魔各坐法,弟子以年龄稍大,全趺半趺皆不可能,拟采用吉祥二坐法,不知二者以何者为善?及其坐法各如何?请详示!(大宽)
跏趺有单结,双结之别,不论双单,左加右上为降魔,右加左上称吉祥。坐时两手掌向上仰,如降魔坐,左手即加右手上;吉祥坐右手即加左手上。两大指尖接抵,此名定印,安于脐下。头脊正直,鼻与脐取一直线,各种坐法,任意自择,久坐麻木,亦可换腿。
426.
观经观世音菩萨,项有圆光,中有化佛菩萨,无量诸天,举身光中,五道众生,皆于中现,既度五道众生到极乐去,因何留一道不摄,岂不有背慈悲平等乎?(双木)
天人畜鬼四道皆有修罗,言五指即含修罗在内,各经中亦多有语五道者,若为易于明了,则又言六道耳。经文并非故留一道不摄。
427.
净土按台宗教义,分为四土,末法众生带业往生者,生于何土?(双木)
四土往生,但论行持之功夫而分其证得,并不限于何期行者,证何等土也。
428.
当失眠苦不入寝的时候,想起来坐一会,但不知佛教打坐之要领?(郑敦)
失眠之人,最宜右胁而卧(即侧身右方在下),两足叠齐,右手托腮,左手搭胯,瞑目调息,放下万缘。心中默转‘阿弥陀佛’四字,再用耳听(心转自有声相),能入眠固佳,纵不入眠,念归于一,亦得息养。若要打坐,亦是万缘放下,默转佛号。其坐法参上页答大宽居士之问便知。
429.
月刊上常看到莲邦国,而是否以佛化国家联邦之称?(郑敦)
阿弥陀佛愿力之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故称极乐世界为莲邦。由今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便可代其国名耳。
430.
念阿弥陀佛经之声音宜拖长好还是短促好?每日至少宜念若干?(郑敦)
拖长及短促,皆不相宜。当如小溪流水,不急不缓,念多念少须酌自己时间。但既念阿弥陀经,诵毕宜持弥陀圣号几百声乃至数千声,阅前赠学佛浅说,及歧路指归,自明大义。
431.
净宗以九品莲花为父母,他宗托何物为父母呢?(陆天养)
净宗是横超三界,带业之识往彼极乐,托莲化育而生。待悟无生,直证佛果,则无所谓生矣,是往生与成佛为二层阶级。他宗是竖出三界,断尽诸惑,见性成佛,即性是佛,安用依托。
432.
阿弥陀经说,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为何因要供养他方佛呢?(陆天养)
供佛积功德,闻法增智慧,若功德智慧不圆,安能成佛?不积不增,岂能圆满?释迦世尊,亦曾于过去世供无量诸佛,观世音菩萨亦复如是,故皆圆成种智。往生之人,在未证补处之前,必须上求下化,觉行双圆,方得证补处耳。
433.
专一持佛的圣号与持往生咒的成就功德有何差别?(邓慧心)
并无差别。但事忙人,持咒不如持名方便;临终时持咒不及持名容易耳。
434.
临命终时,能得正念,却是西方阿弥陀佛来接引,或是自己心佛来接引呢?(慧贵)
是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来接引,经训煌煌,何必疑惑。但西方弥陀,乃我平素心中想念之佛,故又说是我心中之佛,恐君误会。今举一例:如我与父母远离多年,心中日夜想念、写信拍电,催来相聚,一日我之父母竟遂我愿而来,便可说我心中父母来也,其理如是。
435.
念佛人积欠债务,到命终时,不幸还不清楚,能带业往生吗?或是再轮回还他欠债呢?(慧贵)
真实无力偿还者,是无贪吝恶业,或不妨碍。若一面念佛求生,以西方作逃薮;一面贪吝世财,起赖债之心。念佛既不为上求下化,因已不净,再加贪吝之心,此两粒种子起现行时,试问结什么果?不过问中云‘不幸’两字,自是属于真实无力一类。
436.
有一夜晚课后,对菩萨祈求世间法之事,当夜随时得梦老师,对我说祈寿命,这寿命是当生之寿耶?抑是求生西方之寿耶?(慧贵)
梦多幻妄,本不足凭。因世法求菩萨,而梦他人,或是菩萨化现,亦未可知。告君祈寿,当是教祈无量寿命之常乐我净。似不能教祈浊世不究竟之短短寿命也。
437.
弥陀经‘昼夜六时’,西方既无昼夜,哪有六时?(慧贵)
雨花一次谓之一时,莲合谓夜,莲开谓昼,彼之昼夜时分,佛顺此方说耳。
438.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位平等,如何又有等级?(慧贵)
此存指度生愿力而言,佛在实智上平等,在权智上少有不同耳。
439.
净土宗带业往生之说,似与因果之理不相符合,造恶之人,只要念佛,便不受罪报,反生极乐,此话果然,谁肯自己刻苦去作善事?(游玉耀)
一切善恶念头善恶造作,总名曰业。当起造时,即是一粒种子(习气异名)印落八识田中,异日遇有增上缘,发生作用,能牵八识,六道投胎。通途法门修行,专为消灭此类种子,名曰断惑。至断净尽,便是涅槃。念佛法门,是止息善恶念头及造作,单提一句佛号,印入识田,旧日种子,不遇增上缘,无由而起作用。佛号种子(念即由心,是心是佛)愈积愈厚,时时有增上缘,能得先起作用,报尽生西,惟旧种依然存在,故曰带业。生西后,旧种仍须求断,方证补处,是与通途之法,始异而终同也。若谓只管造恶,而以佛号作护符,则误会矣。
440.
一生造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如此则不妨只管造恶,待到临终,专作十念可矣。又何必日日苦修乎?(游玉耀)
指夙有善根,一时著迷之人而言。若非夙有善根,健康之时尚不喜闻佛名,何况四大分离万苦交煎之际,而能念佛乎?观经下品下生,固云临终十念,要在‘至心’二字。至心是放下万缘,彻底专精之谓。俗子待到临终,皆是多所依恋,决难念佛,安能还发至心。此时能发至心者,定属夙根深厚之人,不容借口侥幸。
441.
念佛之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但在要完之时,为何只念‘阿弥陀佛’四字,是有甚么关系吗?(慧霖)
先念缓,后念急,急时四字易念耳。
442.
听老师在说法之时,讲阿弥陀佛四字,就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又是经王和咒王,那么还是有阿弥陀佛这人没有?或是仅仅的一个经王咒王的代名呢?(慧霖)
此须分二段答覆:一、‘阿’字为一切梵字发音之初,无‘阿’字即无一切经;又为八万四千陀罗尼之心,无‘阿’字即无八万四千陀罗尼。仅此一字,亦可曰经王咒王。是显密二教均不能离此一字。若讲四字胜义,显教各大经中处处指归,人多晓了,不必覆赘。兹就密教言,‘阿’字总表佛部,具理智不二义。‘弥’字总表莲花部,具生法二空义。‘陀’字总表金刚部,具坚固不坏义。所说包括三藏十二部谁曰不宜?二、上系解释四字胜义,何可疑无其人,净土三经,所说甚详,弥陀乃为极乐导师,不过此尊导师洪名,已具此不可思议功德耳。
443. 弟子自学佛到如今,为什么没有听说过阿弥陀佛的圣诞?(慧霖)
阿弥陀佛,乃法藏比丘修成,弥陀经曰:‘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再说到法藏生时,无量寿经曰:‘过去无量不思议无央数劫……有大国王名世饶王……弃国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如此久远,年尚不知,何能知其月日。今人以旧历十一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相传是日为永明大师诞辰,借来纪念弥陀。
444.
年少而至老只念佛求生西方,与闲时少研佛理,将尽能力救脱众生,如何方好,有何不同?(慧性)
发菩提心是净业正因,念佛是上求佛道,研理是广学法门,救脱众生是下度众生,此三者均是菩提心。应并尊重,不可轩轾。
445.
定课念佛时妄想心继续显出,心不想佛,耳不听佛,在念日子不久,亦念不多声(约念一千多声),知念多声始可断妄,但无时间,如此者,只可种善缘,亦能生西否?现事多乱心甚重,暂停待将事少,才开始定念好吗?(慧性)
至心十念,亦可往生,何况日课千声。凡夫家居,安能无事,若待事少再念,则永无能念之时矣。要在自己观机利用时间,作事用身用手,念佛用心用口。定课但能早起半点钟,即能照作,散课随时随地,皆可执行,不管心乱不乱,总是一直念去好。
446.
又普门品中:‘若有女子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菩萨是度众往西,岂有度众生出生娑婆世界乎?(陆天养)
生西必闻法信修,方能成就,其有众生,但修人天福报,不发出世大心者,自不能超出娑婆。菩萨即以此类众生,而与求男求女之人;实以此众,佛缘未熟,本在娑婆,行一时之权智,满求者之心愿,并非度众出生娑婆也。
447.
问:佛有三身:一、释迦佛,二、大日如来佛,三、弥陀佛,实一佛之德,所流出之三体也。大日者,释迦之法身;释迦者,大日之化身。亦分为:释迦教,大日教,弥陀教三教。为弥陀者之身,究为何身?释迦教大日教所为何解?(管新盘)
此密家之说,释迦教即显宗,大日教即密宗,弥陀教即显密双融之净土宗。既云大日为法身,释迦为化身,弥陀自是报身矣。
448.
净土宗,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经为宗,遵以念佛,藉他力而求解脱,我等愚夫愚妇,因时间及事务关系,未能读诵两种寿经,专念小弥陀经及念佛,临命终时,倘一心不乱,是否违犯未诵寿经?可否往生净土?(管新盘)
净土三经,各有其用。无量寿经主广修六度万行,观无量寿经主心作观想,阿弥陀经主一心持名。研教时不妨广学,修法时贵在专一,果能依弥陀经持名有恒,决定往生,况能持至一心,更千妥百稳矣。
449.
一般居士,现为国家服务,对于佛示,求解脱法门,因俗务琐事羁身,未遵奉行,除每日念佛后诵弥陀经外,始终未能奉行佛示法门,可否往生净土?有否违犯居士戒?(管新盘)
日诵弥陀经及念佛,便是奉行佛法,身在含元殿上,何必更问长安?至云居士戒,乃另为一事,须依他正受,今虽未受,凡属佛子,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亦须发心自戒耳。
450.
念佛人因疑未断尽,信不坚固,往生边城,若然往生边城,是不是有佛接引?抑或自己往生乎?(智梁)
化佛接引,不过莲花不及开耳。

佛学问答篇
净土(第十二)之五
佛学问答篇
净土(第十二)之四
佛学问答篇
净土(第十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