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第十二)之一

第01题至第50题

01.
西方极乐国是从何处去?(陈荣进)
从心上去,此须听经或看经注,方能了解。
02.
‘南无阿弥陀佛’为何意?(丘高秀)
‘南无’系皈依敬礼之义,‘阿弥陀佛’乃为一尊佛名,其义为‘无量光寿’等(等指智慧慈悲神通愿力种种),此须看阿弥陀经方知究竟。如无此学力读经,则‘初机净业指南’‘歧路指归’‘学佛浅说’等小册子,是要多看两遍。如不了解,不但是为迷信,也易退转。
03.
修净土的人,对何等方法修起,方是捷径?(魏柏勋)
四法之中以持名为捷,所谓径中径又径也。
04.
弥陀经有‘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发愿须具如何方式?(智海)
二课毕时,诵回向文,即是发愿。惟此尚属于口。若念佛时,放下万缘,一意求生,此亦是愿,乃属于心。此外尚有具疏发愿,口誓发愿,均属于特举仪式者。
05.
不吃长斋,可不可以家庭上奉敬三圣像?(李俊)
可供三圣像,但茹荤腥之时,宜用短幔遮住佛像,以免不洁。
06.
习气未能尽断者,不知可以信佛念佛否?(萧慧心)
为除习气,始学念佛,为习气未尽,正宜加工念佛。
07.
有人说释迦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同为一体,是不是?(宽珠)
法身可云如是,报化则否。
08.
没有吃素的人念佛能往西方吗?(宽柱)
虽不吃素,亦要戒杀,方便食五净肉,便不妨碍往生。
09.
有一邻人她信佛很久,对我说每月定期污秽时不可念佛,是不是?(瑞珠)
此是女子生理关系,并非有意不洁,净法贵在相继有恒,但念不妨。
10.
上课念佛时常杂念,尚不得清念,请教好的念法!(魏柏勋)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如是心念口诵耳听,俱要字字清楚,久而久之,自能一心。
11.
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何以弥陀经中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呢?(徐福快)
所谓十念法,非言只念一次,乃每日必行之法。积年累日,自不是少善根矣。但此法专为事务极忙之人而立。倘能抽暇多念,更佳矣。
12.
妇人生产一个月可以念佛吗?用口念,或用心念?(杨金英)
念佛注重相继,生产系生理自然,并无产妇不许念佛之说。心念固佳,如不能者,口念亦不妨。
13.
每天念佛,依然妄想不净,如何除法?(陈简招福)
此是功夫日浅之故,时久渐能摄心,现在不可勉强。恐不得其法,愈除反觉愈多。但于念佛之时,此六字起于心要清楚,出来口要清楚,再入于耳更要清楚,依此而行,妄念自日灭矣。
14.
‘观经’上品上生之段,所示修行六念,是哪六念,抑即昼夜六时念佛?(大宽)
佛、法、僧、戒、施、天之六种也。
15.
鄙人念佛从未悬挂佛像,亦未焚香燃灯或举行其他礼仪,有无对佛不恭之嫌?(桂引杏)
室中方便,欲悬佛像,本社可为赠送。如不方便,只面向西方,意存观想,心存至诚,即有功德。至于礼拜一项,倘环境许可,尚是实行为妥,所谓低头一拜,灭罪恒沙也。
16.
有某寺主向我呵斥,念佛是著相。不知如何回答?(惠亮)
居士可指其衣曰:寺主如是,岂非亦著相乎?请其答覆后,只依其答语而报之曰:吾亦如是耳。
17.
我听到很多人说:妻房睡因秽污不能念佛,可是有时睡梦中念佛,不知有罪否?但我看到一本劝世文,行、坐、立、卧、闲、忙念佛。但这与有妻无妻有分别否?(方观音)
卧房及污秽等处,不出口念,只用心念无妨。梦中念佛,乃薰习日深之表现,是好境界,并无罪过。在家居士多数有妻,夫妇同修,互相策励,有何不可!
18.
念佛念到法喜,是否得到了佛菩萨的一种感应现象(佛光所照或佛力加被)乎?(赖栋梁)
法喜是闻法修法,心中所得之一种欣慰之象。不必持佛现像,方发生也。
19.
西方极乐境界常得现前,是否由法喜充满而现乎?(赖栋梁)
只法喜充满,未必极乐现前,但极乐现前者,法喜益为增上。
20.
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吗?有这样容易事吗?(王鸣)
佛非他事,只是觉心。心是什么?不可言说。心在那里?无处寻觅。必要追求,当知汝现前一念虚灵便是。若是佛缘而起的心,这心岂不就是佛心。否则就是他心,要从此处著眼,功夫方能得力。
21.
‘礼拜’团体生活不得方便,念法不能合掌,高声,只有默念而已。有时取出二寸的佛菩萨圣像,合掌点头,是否如大拜顶礼的功德相同?(战觉力)
佛法注重心诚,团体生活,不得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以心作礼,同有功德。
22.
近闻一事,有佛徒修行多年,忽被欲尘熏染,似此到临命终时,能否障碍?(萧慧心)
背觉合尘,已入污泥,还谈什么障碍。
23.
念佛方法有多种,可否两种兼行乎?例如持名,观想并行?(智恒)
观想持名,古人兼修者甚多,自莲池大师以后,渐用一种方法,以其容易一心也。
24.
印光大师文钞中劝人念佛,要兼念观音菩萨,以祈免难消灾。岂念佛不能消灾乎?(陈净愿)
  一句弥陀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焉有不能消灾之理。不过净土法门念佛,要发愿往生西方。或杂他愿,恐有不专之弊。大师此语,原为生死心不切之学人方便说法,若果念到离境平等,自然八风不动,尚何忧乎灾难。
25.
周利灜陀伽,根性下愚,释尊为何偏不教他念阿弥陀佛而教他念扫帚呢?(智雄)
释尊教人,应机而说,并无定式。因当时一眼看见扫帚,便信手拈来,即是妙谛。且周利只陀伽于扫帚仅是二字,尚忘其一,若教以六字洪名,不更强人之难乎?
26.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除平时念佛以外,有什么最好的方法来预防,不使发生魔病退转?(慧德)
定力与戒德,两者足却魔障。
27.
平时不信佛,亦不敬佛,临终幸遇善知识助念,其人不知念佛真理,这能往生吗?(慧贵)
立发信心,随教肯念者得生,否则无益。
28.
持往生咒与念佛意义有何差别?(许炎墩)
往生咒与佛号功用上并无差别,不过繁简难易不同耳。
29.
如在卧室里,或是便所里,不问出声念佛,与心里默念,不是都不恭敬吗?(邓慧心)
卧室亦不妨出声念,惟身卧以后,只宜默念,不可再出声念;在便所里,也是宜于默念。以大小便溺及睡眠等,俱是不能避免之事,而念佛又主念念相继,故在不方便处,采取心念。
30.
听说某居士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连观音亦不念,其修法如此,是否合法?(赖栋梁)
单刀直入,亦无不合。
31.
阿弥陀佛之接引身相,是坐是立?(大宽)
接引相是立形,乃急迫引去,速离娑婆,不暇坐待之意。
32.
念佛愿生西方极乐国是否是贪?(钟世贤)
是愿非贪,为生西求证,回入娑婆,广度众生故。
33.
经云:心即是佛,既自心是佛,那么我一心自念己名,是否可以成就?(佚名)
念心当可成就,名与心异,念之恐增我见,果能不起分别,如数息或参话头之法,未始不可。但属自力,与净家念弥陀万德圣号二力感交者,其功德与难易,则大有区别矣。
34.
家庭工作多,念佛的正课时间少,散念或心中默念多,能成就吗?(周慧德)
果能心中多念,易入三昧,焉有不成就之理。
35.
正课念佛回向后,连接诵大悲咒其他以外之经,未知有碍正课否?(林梦丁)
回向以后再有念诵,乃是别愿,只不背本修之旨,即无妨碍。
36.
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得到忘我境界,而一心不乱。此等一心不乱,和念佛一心不乱有何分别?(智煌)
小说,电影,戏剧等,不外诲淫诲盗,及悲欢离合,对之便生喜怒哀乐,如是心动神移,安得说一心不乱,所谓一心不乱者,是万缘放下,八风不摇,外离诸境,内若止水。
37.
念佛时承指示不必观想,后学修持时,遂感觉思想无一定方向不易集中,应以何法治之?(许蘶文)
佛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复印于心,要他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复始,心力即可集中,如仍不能,再兼采记数之法,一气三句,再一气三句,后一气四句,其数为十,如是一十二十,乃至百十,心若一走,数即错乱,此法最易使心不散,试看银行中行员点钞票,其速如风扫秋叶,却清楚不乱,可悟心力集中之诀。
38.
念佛不吃素,临终能得往西方否?(戴陆火)
有助念者可以往生。还是练习吃素好。‘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若是不能,宜吃五净肉。
39.
念佛到临终重病时,痛苦非常,不得念佛,这能往生否?(钟慧招)
临终之时最为要紧,不能念佛,即是颠倒,何能往生,此际可请同道助念,方能稳当。
40.
念佛未受五戒,未断淫欲,能得往生否?(慧兰)
虽未受五戒,能自动戒杀戒邪淫,信愿行具足,可得往生,因能带业往生故;但仍以在可能范围内尽力戒免几分为更佳。
41.
三毒能戒贪痴,惟嗔恚不能忍,亦得往生否?(慧兰)
能得往生,理由同前,惟宜时时练习忍耐,以免临终遇有恶缘,触心生嗔,某王一生修行,临终之时,侍者以拂驱蝇,误触其面,遂生嗔心,因堕蛇身,可为殷鉴。
42.
自身念佛,家中人对于宇宙人生另有观念,每逢念佛听经之时,常受阻挠。临终之际,得往生否?(智海)
家人有障碍,当系宿生业缘,宜平心静气,善巧化导,不可生嗔!一面再默祷佛菩萨加被,久必被化。佛为度一个众生,不惜多劫受苦,正宜效法,如此转障碍而成助缘,有何惧乎?
43.
念佛命终时若现瑞相,固可证明往生,但是毫无证明是否亦有往生者?(张庆祝)
现相证明,分他见自见。在他人观察,不必一定见佛闻香闻乐等。以六根之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便是正念分明,决定往生。
44.
信愿坚固之人,临终无人助念,可否决定往生?(钟观靖)
临终之时,痛苦昏沉,刹那之间,所关至重,倘内心颠倒,或外有恶缘,即害事矣,请人助念,便可防此二事。惟此等助念组织,并非处处皆有,而家庭佛化,及广结净缘,自必于平日所预备耳。
45.
中阴身遇念佛种子起现行时,忽然能忆念佛号,可否得到超生?(钟观靖)
古德著述,亦有中阴可往生之说,但其念力如何,大成问题,至其种子,是否起现行,更成问题耳。
46.
往西方是幻生乎?是真生乎?(智梁)
以真如论,无始无终,不增不减,舍此往彼,非有生灭,何能云幻。以色身论,如疑彼土者为假,然则生此土者,四大五蕴之身相,求之皆无实体,而反认他是真乎?
47.
念佛时是否须要记数念过几次?(余智海)
记数大佳,一能收心,二防退转。
48.
念佛时,脏腑感觉清凉或温暖,未知是吉是凶?(鲁开智)
念佛是修心,乃转识成智之道。四大假合之身,偶感冷暖或系呼吸一时变化,实与吉凶无关,不必著相。
49.
有时梦中诵经念佛,一字一句,分明在心,毫无杂念,其境之静,为寻常所无;有时还明知是梦中念佛,甚至希望继续持念下去,不愿醒来。此梦境佳否?(章普明)
梦中果能常念佛,不现他境界,是渐能专一之象,惟梦时念佛固佳,倘再能醒时念而不断,更佳。
50.
普贤菩萨闻了净土法门,即发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乎?(朱幼)
可如是说,若不闻之,何以发愿。

佛学问答篇
净土(第十二)之五
佛学问答篇
净土(第十二)之四
佛学问答篇
净土(第十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