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堂

蒙鸿新民孤抱远(上篇)

槟岛日落洞路南端有一幢别致的建筑物,材料是洋灰砖瓦,建筑风格是现代式的马来基脚楼,屋前却悬挂着”白衣堂”的楣匾,大概是一所斋堂。以前写的一篇小品专 栏《大路后》提到这个地方说,”路的两边都是椰林,叔叔家这边靠近日落洞,屋边走出去是一间观音堂,我还记得那”白衣堂”的匾牌。”

9月底去槟城参加少宽兄的新书推介活动,趁便去给那屋子摄影,确是费了一番折腾。星期六午后离开了”慎之家塾”迳奔理大,赴华文学会同学之约,途中停下, 那时正逢交通高潮时段,日落洞路来往车辆如流水般毫无间隙,头上灰云低压,拍了几帧都不满意。翌日晨央请友伴再载我走一程,这时天空放晴,车辆没那么多, 越过路到篱内旷地猎影,终于拍到几张较满意的”白衣堂2002年”照片。

我们3人还沿屋边小路走上去,不过50码就是大路后大路,角头就是我叔叔旧居,今天已变成一间巴士公司的栈房,堆积着大小油桶和旧机件,空地上都是油渍。 我是在1955年念初中三时被安排搬来投靠荣溪叔,在这里度过几年少年岁月,离校工作后也以此为”安全港”。当年凤玉婶不时差遣我做点跑腿的小事,去霹雳 巷中医师家买哮喘药粉,去槟榔律路头冷藏公司(Singapore Cold Storage)买牛油,这两样东西都是专给那体弱多病的小堂弟张福来吃的。他有个怪趣的 乳名叫Ah Tiang。

我那时上学出门是骑一辆很高的老爷脚踏车,去冷藏公司买牛油是在午后,烈阳高照,因此回程那段路要争取时间,一刻也不敢留连或闲逛。不过,从日落洞过淡水 港再到五盏灯交通圈这段路终究走得很熟稔了。走这段路最令我愉快而又兴奋的经验,是每个周末去五盏灯靠近头条路口的一档书报贩,买新鲜上市的《星期六》; 那是新加坡《南洋商报》出版的一份综合杂志。那年正连载着苗秀的中篇小说(年代与青春》,小说写的是日治时期新加坡一夥青年男女的地下活动和爱情故事。我 那时正追读苗秀的作品,杂志到手就急不及待的坐在路边读起来,回家时脚下就特别轻松,风车路和机器厂的风景,淡水河的烂泥臭气味,仿佛也变得特别可亲了。

Syed Sharkh 故居
1988以后的十几年里,每年都至少回槟岛一次,有时还找机会和藉口回去溜达散心。但是从 六拜机场进市区,很多德士都不走日落洞路,从市区往机场也回避这条路,但是白衣堂的印象始终没有褪色:1999年《The Real Cry Of Syed Shaykh al-Hady》出版,买回来翻翻看看,读后推进书房一角,后来又取出前翻后翻,心里老是有个疙瘩。一次午夜梦回,哎呀!自己怎么这样鲁钝不灵,但就是不 敢睁开眼睛坐起身来,生怕这个发现会溜走:书里几帧Syed Shaykh故居的照片,不就是”白衣堂”的前身旧影吗?谁会想到70年前一位回教社会改革志士的故居,几经辗转会变成佛教清净场所,这或许是只能发生在 槟榔屿的奇迹。

在马来现代文化史上,赛伊•薛赫•阿哈迪(Syed Shaykh al-Hady)扮演过多重角色,他是教育家、宗教改革家、文学家、出版家兼编辑、社会文化改革家、流行小说家、释经家、新闻业先驱。罗夫 (William R.Roff) 的名著《马来民族主义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Malay Nationalism,1967)认为,在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槟榔屿取代新加坡,成为马来半岛回教改革运动新闻/出版业的重镇,应归因子赛伊薛 赫的开拓风气功劳,而他所主持的宗教学校Madrasahal-Mashhur 也成为当年最杰出和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学校。而赛伊薛赫在槟岛开创这些事业时已进入晚年,罗夫说他于1917或1918年从马六甲移居槟岛,赛伊薛赫的哲嗣 赛伊阿威(Syed Alwi al-Hady)则说是”1916年或更早”。赛伊薛赫出生于1867年,他到槟榔屿时已是48岁,或甚至已过50岁。

房屋被没收
“白衣堂”现址这幢房屋,是赛伊薛赫向其姻亲Syed Ahmad al-Mashhur购买地段,亲自设计和营建的;赛伊阿末阿玛苏赫是阿拉伯裔大财主,在日落洞有大幅地产,玛苏赫宗教学校的创校人之一。这栋房屋后来在 全球经济不景气大风暴来临前夕抵押给仄迪亚(Chettiar)借贷,结果不能赎回而被没收。为除王室之外直接掌控政权的一股政治势力。赛伊薛赫7岁时, 父亲举家迁居廖内群岛的本炎戈岛(Pulau Penyengat),不久小赛伊薛赫被”二王”Raja Ali Kelana领养为义子,从此在宫内生活和受教育。

作为一个宗教改革家,赛伊薛赫的思想资源来自何处?廖内群岛像苏门答腊北端的阿齐(Aceh) ,是印度洋–南中国海之间海洋贸易的中途站,海商带来新物产,也带来新的宗教思想,因此赛伊薛赫青年时代在本炎戈岛已接待过不少阿拉伯和印度的伊斯兰传 教士。成年之后,他被责成带领王室的公孙们远赴阿拉伯和埃及留学及朝圣,因此有机缘结识一些鼓吹新思潮的宗教思想改革家。

文/张景云
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文杂志》主编
资料摘自: 2003年1月29《南洋商报》